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02 17:29:51
文|易禹琳
10月2日一早,我在家里洗洗涮涮,享受国庆的悠闲时光,突然获悉远在美国加利弗尼亚州洛杉矶的珍·古道尔10月1日(当地时间)去世了,享年91岁。窗外,秋阳灼热,然而对于全世界来说,又有一道光熄灭了。令人欣慰的是,珍·古道尔在睡梦中安然离去。
人们给珍·古道尔的名字前冠了很多个头衔:享誉世界的动物行为学家、世界最杰出野生动物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者、联合国和平使者、人道主义者、珍·古道尔研究所创始人……然而作为一道光,珍·古道尔仿佛是穿透茫茫宇宙的尘埃,2023年10月才抵达我面前。
她于黑暗中来。2023年10月20日,湖南省展览馆旁边的芒果影城东风店,我取了票走进小小的电影厅,环顾四周,空无一人。这部2023年10月17日在中国院线上映的《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只为我一个人放映。直到这时,我才相信,网上的消息是真的:豆瓣高达9.2分,可惜上映了两天,票房才37万元!
黑暗中,高挑、金发的英国女子珍·古道尔笑容明媚,把整个电影厅都照亮了。这样的女子理应是城堡里的公主,爱情片里的女主角,然而她从小热爱动物,希望自己永远和动物生活在一起。1960年,26岁的她如愿以偿,被选中去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观察黑猩猩。
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妙龄女子,独自在非洲森林里追踪黑猩猩,这样的生活是可想而知的危险和艰苦,5个月后,一只黑猩猩接受了她。后来,一个荷兰的摄影师被派前来拍摄纪录。珍·古道尔满怀感恩:“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却在这里做着梦想中的工作,待在野外,睡在星空下,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
珍·古道尔观察着她的主角黑猩猩。摄影师观察她如何身手矫捷地在树上攀援,如何把自己守望成一座雕塑,如何平等尊重地和黑猩猩相处,直到一只叫大卫的黑猩猩大摇大摆地向她走来,一只小黑猩猩向她伸出了小手……谁能不爱上这样勇敢,专注和对动物充满爱的女子呢?志同道合,1963年,珍·古道尔和摄影师雨果结了婚,1967年,两人有了孩子。她把孩子也带着在森林中养,观察人类的成长和黑猩猩成长的异同。
一年又一年,珍·古道尔爬树,像黑猩猩那样叫,她给它们每个取了名字。它们像人类一样,每天有嬉戏、抚摸、梳理毛发等两三个小时的社交。雌猩猩生产后,抚育孩子长大,带它玩耍。猩猩母亲50岁了,老了,可猩猩儿子还要吃奶,不愿独立。直到有一天儿子看到妈妈倒在水边,伤心抑郁,病倒,不吃不喝,3个月后也随娘而去。黑猩猩也能制造工具,它们把树枝上的叶子去掉,去掏树洞里的白蚁。它们会来珍·古道尔的帐篷捣乱,会让她给它们清理毛发。它们的世界也并非全是美好,也会残暴地欺负弱小,用暴力解决问题。
38年,在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珍·古道尔把自己炼成了“全世界最懂黑猩猩的人类”,首次让人们为人类在动物面前的傲慢和无知而惭愧。而珍·古道尔还想做得更多,她成立了研究中心,动物庇护所和黑猩猩动物园,建立遍布全球的“根与芽”的项目,只为让动物和人类能和谐相处。她说:“如果我们这个星球上面临的各种问题,就像那一堵堵坚硬的砖墙,那么,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就是成千上万的根与芽,可以冲破这些砖墙。”
这是一部由100多个小时视频素材剪成的纪录片,在观影中,我一次次为珍·古道尔罕见的勇敢和坚强所震撼,她关心动物,更关心人类的生存,她像一个孤勇者,马不停蹄地在行动。这世上谁能活成珍·古道尔?!
在观影之外,我了解了珍·古道尔更多。她竟然来过香港、台湾和北上广多次,根与芽组织在中国已到而立之年。她有一个支持她爱动物的母亲,小时候容忍她把蚯蚓带上床;长大后,曾在非洲陪伴她一段时间。她有美好的爱情,然而婚姻也得面对现实。丈夫雨果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拍野生动物纪录片,两个人不能长相厮守,谁也不能离开自己热爱的工作。1974年,两人痛苦地决定分开。珍·古道尔后来和坦桑尼亚国家森林公园的园长结了婚,非常幸福,可惜对方在结婚5年后去世。雨果2002年也去世了,他们终生保持着亲密的友谊。
珍·古道尔在世界各地演讲,希望大家都来关心野生动物。每年有300多天奔走在世界各地,2024年11月,我在线上目睹了珍·古道尔在中国大陆的“希望之旅”。这是她第17次访华之行,每天的行程都计算到分秒。每一个细节都让人眼含热泪。90岁的她摇摇晃晃地站上凳子,希望被更多人看见,听到她的声音。她停下来,增加一项和孩子的合影,希望在孩子的心田种下保护动物的种子。希望下一代,能比我们更好地照顾这颗星球。
她总在跑,不停地跑。今天,珍·古道尔2024年离开中国独自登机的背影仍历历如昨。今年去世时,她正在美国加利弗尼亚州进行巡回演讲。可世界如此喧嚣,我们只有静下来,才能听到她说的话,才能把她的希望付诸行动。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