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10-01 09:49:09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日讯(通讯员 葛敏)75岁的张爷爷患有多年的“老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遵医嘱规范用药治疗,病情控制良好。然而最近1个月,张爷爷总觉得“心累”:明显的气短加重,以前走平路还行,现在走几步就得停下喘气,就连坐着都觉得胸闷。不仅如此,老人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双腿开始水肿,难以消退,晚上睡眠质量也大大降低。
一开始家人都以为张爷爷是“老慢支”犯了,抑或是年纪大了使然,眼见着老人越来越难受,家人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对。
在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检查后发现,张爷爷之所以出现“气短”“腿肿”“睡不好”,不仅仅是“老慢支”加重了,还合并了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且发生了心力衰竭,需要进行针对性地抗心衰治疗。
治疗前 治疗后
老年病科十一病室主任付丽指出,许多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肺病(如慢阻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人,是心衰的高危人群。但心衰的早期信号常常被误认为是“老了”“累了”或是其他慢性病的表现,从而延误诊治。
付丽表示,心脏就像一个永不停止的“水泵”,负责把血液泵到全身,再把血液回收回来。心衰,就是这个“水泵”的功能减弱了,它没有足够的力量把血液有效地泵出去(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或者不能很好地回收血液(导致血液淤积在肺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结果造成身体“缺血”+“淤血”,引起一系列不适的症状。
心衰的报警信号很重要,付丽建议要警惕老年人的“不典型”表现:
1.“喘”——呼吸困难
活动后气短:这是最常见的早期信号!走路、爬楼梯,甚至做家务时比以前更容易喘不上气,需要停下来休息。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像张爷爷那样,晚上睡觉时突然憋醒,需要坐起来或开窗呼吸才能缓解。这是非常典型且严重的心衰信号。
2.“肿”——身体水肿
下肢水肿:双脚、脚踝、小腿出现凹陷性水肿(用手指按压几秒钟,皮肤会出现一个坑,过一会儿才慢慢回弹)。通常下午或傍晚加重,晨起减轻。
体重莫名增加:短期内(比如几天内)体重明显增加(如增加2~3公斤及以上),可能是体内水分潴留的信号,早于明显水肿出现。
3.“累”——乏力、疲劳
感觉异常疲倦、乏力,无精打采,即使休息后也不能完全缓解。
4.“咳”——咳嗽、咳痰
尤其是夜间或平躺时干咳,或者咳出白色泡沫痰,严重时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非常危险,需立即就医!)。
5.“快”——心跳快、乱
感觉心慌、心跳加速(心悸),或者心跳不规则。
付丽指出,心衰是一种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规律、综合的管理才能控制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
1. 严格遵医嘱用药(重中之重!):
医生开的药必须按时、按量服用。绝对不要自行停药、减量或换药。
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必须按时复诊。
2. 每日监测体重(简单有效!):
每天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后,穿类似重量的衣服,用同一个秤测量体重。
如果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公斤(4斤),提示体内水分潴留增多,心衰可能加重!这是需要立即联系医生或就诊的重要信号。
3. 合理控制饮水(“量入为出”):
严重心衰患者通常需要限制每天的总液体摄入量(包括水、汤、牛奶、粥、水果等)。具体限量遵医嘱。
4. 适度规律运动(在医生指导下):
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固定自行车、太极拳等),循序渐进。
5. 预防感染(重要诱因):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着凉。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烧、咳嗽咳痰加重),要高度警惕,及早就医,感染是诱发心衰急性加重的最常见原因!
付丽提醒,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的常见健康威胁,但它可防、可控、可治,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坚持管理,心衰患者同样可以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责编:洪学智
一审:洪学智
二审:王璐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