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18:18:0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30日讯(通讯员 朱志刚)秋夜的风已带凉意,当行人裹紧衣裳匆匆归家,当团聚的欢声从窗内隐约传来,另一群人的夜晚,才刚刚开始。
9月29日晚8点,由衡阳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及市救助管理站组成的20人巡查队,悄然出发。他们驶向霓虹灯照不到的桥洞、繁华褪去后的地下通道、公园里无人问津的角落——去寻找那些被月色遗忘的人,为他们送去一个关于“团圆”的别样选择。
一张网:默契协作为温情“托底”
“救助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场爱的合唱。”
巡查车队穿行在明暗交织的街巷,民政、公安、城管的工作人员低声交流重点区域。他们分工明确:民政人是温暖的“沟通者”,公安是可靠的“守护者”,城管是市容的“守望者”。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柔软而坚韧,织成一张兜住可能坠落生命的网。
一束光:照亮的不只是帐篷,还有归途
衡阳市生态公园深处,一顶破旧的观鸟帐篷在秋风里瑟缩。手电筒的光束柔和地探入,照亮了一张年轻却写满疲惫的脸。
“晚上好,我们是救助站的。中秋快到了,天气也凉了,我们来看看您。”队员小顾俯身轻语。
男子下意识地紧了紧单薄的衣衫,眼神躲闪:“我……没身份证,老家是衡阳县的。”
一旁的王警官蹲下来:“老乡,身份证丢了不怕,人在就行。我们帮你核实,救助站就能办。有了证,你就不是‘黑户’,是能回家、能找工作的‘自己’了。”
“能……找回我自己?”男子喃喃道,混浊的眼睛里,那束光仿佛终于照了进去。据悉,衡阳市救助管理站已帮助他完成身份证办理。这张薄薄的卡片,将是社会对他身份与尊严最坚实的确认。
一声呼唤:叫出名字的瞬间,心墙便开始崩塌
火车站售票厅外,一个蜷缩在角落、腿脚不便的身影,让救助站副站长老冯停下了脚步。
“老刘!”他唤道,像招呼一位老邻居。
被唤作老刘的男子猛地抬头,窘迫地想把脸藏起来。
“老刘,又在外头硬扛?走吧,站里有热汤热饭,有张干净的床。你这腿,不能再受凉了。”
老刘沉默了几秒,声音几乎被车轮声淹没:“……现在,真能去?”
“能!车就在这儿,我们扶你。”
一份尊重:不强求的救助,是留给尊严的出口
在湘江北路风光带,一位年轻的女孩拒绝了巡查队“跟我回去”的提议。队员没有坚持,只是递上一个“暖心包”和一张联系卡。
“妹妹,不去没关系。但这张卡片请收好,这上面有地址和电话,任何时候,只要你需要,我们都在。”
女孩紧紧攥住卡片,低下头,用轻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谢谢。”
这声“谢谢”,是对这份不打扰的尊重,最好的回馈。
一种温度:数字背后,是11次被看见的人生
当晚,巡查队共劝导11人,发放10份物资,1人自愿入站。这些数字很轻,轻到只是一份报表上的几行;这些数字又很重,因为背后是11段坎坷的人生,是11次蹲下的沟通,是11份被重新点燃的希望。
月光无言,平等洒满整座城市。而比月光更温暖的,是这座城市不曾停歇的守护。救助,从来不是一项冰冷的任务,而是永不落幕的温情守望。它的核心,永远是那颗渴望被看见、被尊重、被温暖的人心。
责编:周怡然
一审:周怡然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