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专职班主任”能否破解“减负”困局

  科教新报   2025-09-30 17:10:28

稿件刊载于《科教新报》2025年第40-41期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曾玺凡 见习记者 梁淑怡

近日,嘉禾县一名小学教师在投诉平台发声:班主任工作负荷过重,不仅工作时间内需处理学生各类“大小事”,下班后仍要持续工作,严重挤压个人生活空间,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该教师的反映引发关注,获得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

从教学质量到学生安全,从家校沟通到行政事务,压在班主任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班主任岗位困境已成为当前教育管理领域的突出难题。当“无限责任”遇上“有限精力”,是继续在多重角色间勉力支撑,还是探索一条更为专业、专注的出路?一场关于班主任职责定位与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正在悄然进行。

压力叠加:班主任身陷多重困境

在长沙一所公办小学担任五年级班主任的吴欣(化名),每天都在多重压力的拉扯中度过。教学质量的要求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新课标倡导的项目式学习刚铺开,单元知识测试的进度又催得紧。40多个孩子的班级里,她得同时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孩子,还有那些情绪敏感的孩子……

教育情怀与现实的落差更让吴欣感到无力。部分家长把学业问题完全推给教师,“没时间管,老师多盯着点”成了常用托词;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时,家长首先质疑教师监管不力。她既要在教学上尽责,又要代行部分家长职责。

任教于邵阳地区一所小学的张倩倩(化名)对班主任的“无限责任”体会更深。课间15分钟要盯紧走廊楼梯,放学后仍要牵挂学生安全;一次晚间9时,家长来电说孩子未归,她立即从休息状态转入多方查证;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时,她承担首要教育责任,却无力改变其家庭环境,“时常感到无力与挫败。”

行政事务与教学主业的冲突尤为明显。张倩倩的一天常被临时下达的报表填报打断,文明创建迎检要准备大量材料,还要培训学生熟记规范内容。备课只能靠熬夜,平均每日延长工作1到2个小时。

自2008年起便连年担任班主任的高中教师朱宇成(化名),对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体会颇深:排座位、分小组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都需要专业考量——他曾因小组分配方式引发家长质疑,最终只能重新调整分组。

在教学质量、学生安全、家校沟通、行政事务的多重压力下,教师们勤勉维持着教育的初心。但当“无限责任”遇上“有限精力”,这些班级“大管家”们,是否可以寻找到一条更专业、更专注的出路?

近年来,有不少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呼吁学校设立专职班主任,实行教学和事务工作分离。

路径探讨:专职化是解药还是新题

常德市武陵区名班主任工作室首席何永凤担任班主任已27年,她认为专职化能有效减轻现任班主任的负担。“班主任专职化首先在时间分配上更合理。”她指出,专职班主任可以专注于班级事务,及时发现学生异常,不必在教学和管理之间匆忙切换。

李琼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业务交流

对于推广难题,何永凤直言编制不够,经费紧张是首要障碍。为此她提出折中方案:让专职班主任承担班会、道德与法治等少量课程,既可解决经费问题,又能为职称评定提供教学支撑。

在嘉禾县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李琼看来,专职化能从根源上破解当前班主任“事事经手、事事难精”的困境。她分析,剥离教学和行政任务后,班主任时间更集中,可深入观察每个学生,系统策划班级活动。

但她也指出现实挑战:县域学校编制紧张,单独设岗可能加剧缺口;薪酬体系若不完善,会引发公平性质疑;职责边界模糊可能导致班级管理与教学割裂。

花垣县边城班主任工作室首席麻丽从教育转型的角度审视这一问题。她认为专职化是教育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的必然趋势。但她同时提醒,班主任工作不仅是管理,更是融入课堂的育人过程,若不任课可能影响关系的建立。

然而,一线教师中也不乏审慎之声。湖南师大附中教师李小军直言专职化可能割裂“教书”与“育人”的内在联系。“中学生往往因佩服老师的学识而信服其管理。”他强调学科教学是建立师生关系的重要载体。

吉首市乾雅小学教师杨兰芳虽对专职化表示期待,但也指出必须跨越几道坎:编制与经费从何而来?岗位吸引力如何保证?她最担心的是专职班主任可能成为更大的“事务筐”。

武冈市实验中学教师罗贞为专职化描绘了更具体的图景——转型为“首席成长官”。这一角色将核心定位于“育人”,通过深度个体关怀和专业化家校沟通,实现工作内容的“专”与“精”。

刘洋卓与班里学生谈心

湖南湘江新区博才小学教师刘洋卓则从家长角度提出了质疑:“一个不教书的班主任,在沟通时肯定没有那么顺畅。”她认为家长层面的认可是首要关卡。

尽管观点各异,但所有受访者都认同:当前班主任负担过重的问题亟待解决,改变已势在必行。

破局之道:多元探索与制度保障并进

在永州市黄冈博才学校,专职班主任的探索已悄然落地。

新学期伊始,在清晨的跑操队伍中,高二年级专职班主任严灵飞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检查出勤、陪同早读、巡查卫生,他的一天从细致的日常管理度过。严灵飞将担任安全专干期间学习的心理学知识充分运用,组织体育活动释放压力,每月为留守学生集体庆生。

同为高二年级专职班主任的潘力同样全心投入班级管理。从晨间管理到晚自习结束,他细致观察每个学生的状态,利用无课时间批改周记、更新量化考核。午餐时他陪学生就餐并解答疑问,傍晚一起打球、跑步,通过细节捕捉学生异常。

严灵飞在班级表彰大会准备抽奖环节

两位老师都向记者反映,专职班主任能百分百投入,深度跟进学生成长细节,从班级事务执行者转变为成长引路人。

除了专职化探索,减轻班主任负担还需多管齐下。麻丽建议:严格执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将班主任工作量按标准课时一半计入;推动全员育人,明确科任教师责任;设立“班级问题指导站”提供即时帮助。

李琼也提出系列建议:精简非教学任务,出台“班主任事务清单”;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责任;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定中给予倾斜。

班主任专业化离不开制度保障。湖南省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实施办法》中提出,要建立基层教师职称制度,绩效工资向班主任倾斜;同时实施“新时代名班主任培养计划”,打造骨干队伍。

诚然,专职化并非唯一路径,其根本目的是让班主任发挥价值、提升幸福感。从拼体力、耗时间的“事务员”,转向讲科学、重艺术的“育人师”,这场变革需要制度保障以“留人”,需要专业成长以“育人”,更需要价值认同以“聚心”。

责编:曾玺凡

一审:曾玺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