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艳霞 刘玉欢 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2025-09-30 16:40:02
蓝天是民生之盼,生态是发展之基。
初秋时节,漫步湘潭河东沿江风光带,澄澈蓝天与朵朵白云相映,碧绿江水随微风荡漾,远方青山层峦叠嶂,一幅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画卷,正伴着秋日暖阳徐徐铺展。
▲岳塘区全力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
今年以来,湘潭市岳塘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蓝天保卫战”工作,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过硬举措,聚焦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移动源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整治三大关键领域创新实干。通过科技赋能、机制创新、源头治理,该区打出一套精准高效的大气污染防治“组合拳”,用实际行动守护“岳塘蓝”,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截至9月23日,岳塘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优良率87.6%,PM2.5浓度为33.3微克/立方米。尤其从8月1日至9月22日,岳塘区PM2.5管控成效明显,平均浓度为15.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8.05%,在全市5个县市区中排名前列。
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
——科技赋能+疏堵结合,破解“焚烧顽疾”
岳塘区内重点区域密集,且城中村、城郊结合地带众多,秸秆露天焚烧一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顽疾”。今年以来,岳塘区跳出“被动管控”传统模式,以“科技赋能+疏堵结合”为思路,构建“空中+地面+云端”立体化治理体系,推动秸秆禁烧从“不敢烧”向“不想烧”转变。
▲板塘街道操控高分贝扩音无人机喊话提醒禁烧
“前方群众请注意,露天焚烧秸秆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请立即扑灭火源!”日前,岳塘区板塘街道工作人员操控搭载高分贝扩音器的无人机,在菜地开展高空秸秆禁燃巡航,循环播报禁烧提醒,让宣传警示覆盖到每一个角落,这一经验吸引多方观摩学习。
在板塘街道,无人机已成为秸秆禁燃的“空中卫士”。通过“高空精准监测、空中喊话处置、源头宣传引导”三大举措,无人机升空1分钟内即可锁定隐蔽火点,其搭载的高分贝扩音器覆盖范围达500米,发现火情后立即循环播报禁烧提醒,督促群众自行灭火;地面巡查分队同步根据定位赶赴现场,实现“发现即解决”。今年以来,该街道通过无人机喊话引导群众灭火40余起。同时,街道设置30个秸秆集中堆放点,组建“街村联动清运小分队”,累计清运秸秆197车,从源头解决“秸秆无处去”的难题。
▲街道清运秸秆杂草至收集点统一清运
书院路街道晓塘中路菜地曾因种植主体复杂、基础设施薄弱,露天焚烧问题反复。对此,街道以“超前部署、精准宣教、立体巡查、源头治理”四措并举:年初制定年度禁烧计划,将责任细化至网格;通过无人机航拍锁定种植户信息,开展“田间课堂”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组建多元化巡查队伍,重点时段每小时反馈巡查情况;拆除61处违规棚点,搭建16处标准化工具房,统一清运秸秆。如今,80亩菜地已从“乌烟瘴气”变身“干净整洁”。
▲霞城街道、双马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广小型秸秆粉碎机
此外,岳塘区霞城街道、双马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广小型秸秆粉碎机。该设备操作灵活,秸秆碎渣可就地还田或清运至垃圾中转站,既减少污染,又降低清运成本。据统计,岳塘全区4800亩农田基本实现秸秆粉碎还田,不方便粉碎还田的秸秆,则由专业公司用于喂牛、种植蘑菇等。
从“一烧了之”到“变废为宝”,岳塘区用创新举措让秸秆禁烧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让田间地头重现洁净清新。
移动源污染防治
——靶向攻坚+严格执法,切断污染“尾巴”
移动源排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岳塘区针对中重型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关键污染源,开展精准靶向攻坚,以严格执法切断移动源污染“尾巴”。
▲岳塘分局联合执法大队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
“坚守一线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这个夏天,湘潭市生态环境局岳塘分局工作人员与交警部门一道,每天在书院路和芙蓉大道交界处开展路检路查。37℃的高温下,尾气处理装置周边温度超60℃,工作人员短短十分钟便汗湿制服,却仍坚持检查车辆尾气是否超标、是否存在“两不三改一黑”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检测车辆492台,查处尾气不合格车辆18台,立案查处“非法改装尾气治理设施”行为3起。
针对昭华路周边过境中重型柴油货车流量大、导致二氧化氮浓度偏高的问题,岳塘区从今年7月起优化交通组织,合理引导车辆绕行分流。监测数据显示,7月、8月该路段二氧化氮平均浓度较2024年同期大幅下降,且低于全市均值。8月11日起,昭华路(蒿塘路-韶山南路)路段对燃油中重型货运车辆实行限行并实施电子抓拍,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8月1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群同志带领省厅相关处室、14个市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到昭山专班观摩交流,对昭山专班国控站点的精细化管控的工作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此过程中,岳塘区还全力推进移动源标志性战役:完成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淘汰123台、老旧农机设备淘汰12台;推动10家重点行业企业安装环保门禁系统,58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完成上牌,135台国四国五柴油货车安装OBD远程在线监控设备,214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安装电子标签,全方位提升移动源监管水平。
从路面严查到科技监管,从源头淘汰到动态管控,岳塘区织密移动源污染防治网,让“流动的污染”无处遁形。
餐饮油烟整治
——专项行动+常态监管,守护“舌尖上的蓝天”
餐饮油烟直接影响市民生活环境。岳塘区以“全覆盖、零死角”为目标,通过专项整治与常态监管相结合,确保餐饮单位油烟达标排放,守护“舌尖上的蓝天”。
“餐饮油烟经二次净化后,就餐环境、校园环境更好。”湖南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8月底,该校赶在开学前,为校园食堂安装油烟净化二次净化设施活性炭吸附装置。在此期间,湖湘西路“好食汇鱼宴”等饭店也完成同款设备安装。
9月初,岳塘区全面启动校园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严格检查校园食堂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维护清洗情况,细致勘查排烟管道、灶台卫生,督促相关责任人落实“安装率、正常使用率、定期清洗率均达100%”要求,让校园及周边空气更清新。
事实上,今年7月20日起,湘潭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岳塘大队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行动。行动重点排查板塘、下摄司工程学院等3个核心区,湖湘西路、宝塔路等5条无油烟污染示范街,以及企业学校食堂、餐饮集中区的烧烤店、餐饮店,详细摸底餐饮类型、灶台规模、净化设施风量等情况。这场专项行动不仅摸清了辖区餐饮油烟排放“家底”,更为后续精准整治、常态监管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秸秆禁烧的“科技赋能”,到移动源治理的“靶向攻坚”,再到餐饮油烟整治的“精细管控”,岳塘区以创新实干的精神,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抓在实处、落在细处。下一步,该区将持续优化治理举措,完善长效机制,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守护蓝天白云,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责编:肖静
一审:肖静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