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名城之恋》——第二章 尘世胜景(嘉山)

徐虹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30 09:59:27

徐虹雨(左)徐莞清(右)

作者简介:

徐虹雨,常德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毛泽东文学院学员。她已出版书籍6本,3本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2本获得全市原创文艺奖。报告文学书籍《军歌嘹亮》入选2019年度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创作项目、湖南省作协深入生活创作项目。

《名城之恋》2012年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获得常德市原创文艺奖。

音频朗读者简介:

徐莞清,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文化和旅游部朗诵考级、少儿播音主持考级高级教师、湖南文理学院语言艺术中心艺术指导,曾获央广第五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总决赛配音组优秀奖,喜马拉雅A+优质主播,喜播教育官方点评官,有声书代表作《东京八平米》《痛快的日子》等。

嘉山 :孟姜女的千年一哭

在津市嘉山,沿着绿荫掩映的小道进入,石径上落叶成泥。借力路边的藤蔓往上攀登,抬头,便可见汉白玉雕琢的她正在不远处眺望。当年,就是这位美丽、刚烈的女子,不远万里送寒衣,飘洞庭、渡长江、过黄河,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只为能见到她的范郎,为他加一件暖心的棉衣,抵御北疆凛冽的寒风和刺骨的冰霜。从南到北一路走来,一个孤身女子所承受的巨大苦难与艰辛,无法想象。

山道两旁的林木花草,风吹叶动,沙沙作响,雨珠凝结,细丝飞扬。是你吗,孟姜女?是你久盼归期却无期发出的声声哀叹?是你日思夜想终成绝念的点点清泪?

孟姜女站在故乡的嘉山,遥望千年,仿佛始终相信,她的范郎还能——回来……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曾演唱过哀婉的《孟姜女》:“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煮酒空相望。空相望,落叶飘,秋风凉,窗前月如霜。我给亲人做衣裳,线是相思,针是情啊,针针线线密密缝,密密缝。再把心口一丝热,絮进寒衣伴君行。絮进寒衣伴君行……”,歌声演绎了孟姜女的多情缱绻。宋祖英曾凭借着一曲《辣妹子》尽情舒展了湘女的热情火辣,“辣”,成为了湘妹子的一大特征。一曲《孟姜女》则演绎了湘女的多情与缠绵。传说中的湘女孟姜女,便聚于火辣与多情于一体,同许多湘妹子一样。

关于她与范喜良的姻缘,以“三媒六证”版最受老百姓欢迎, 一个大胆追求爱情、有情有义的湘女形象跃然纸上,让孟姜女的悲情故事多了一份浪漫与甜美。

相传范喜良不慎偷窥到了孟姜女沐浴,只见她身白如雪,眼似星月,口如荷花,躲在树上的范喜良面红耳赤、极力遮掩,不料树上的柳叶纷纷抖落,落在了孟姜女身上,孟姜女抬头发现了藏身在柳荫里窘迫不安的范喜良。按照当地的习俗,哪个男子见了女子的贞身玉体,便就是这位女子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范喜良以无人为媒而不答应。孟姜女则大胆地说:“东边红日为媒主,西边明月做媒证,清风挽作交杯盏,细雨绵绵几多情。”范喜良说:“四件都是短命物,不能与你结成双。”聪明的孟姜女指着河边的柳树、樟树说:“东边樟树为媒主,树大根深高万丈;西边杨柳为媒娘,杨柳树上藏情郎;荷叶当作交杯盏,藕断丝连情意长;池边泉水作酒斟,人也好来水也香;四样都是长生物,天长地久配鸳鸯。” 孟姜女认定了“三媒六证”,认定眼前的男子与自己有三生石的缘分。这种以天地日月为媒,以杨柳荷花为证的自由恋爱观,展现了孟姜女追求幸福的大胆与火热。

孟姜女大胆追求爱情的传说,香远益清,流传千载依然鲜活,更因为她为爱人感天动地的千年一哭而不朽。“孟姜女哭长城”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

秦灭六国,宇内一统,始皇嬴政治国,大兴土木,官府四处拉夫抽丁,百姓劳役繁重。孟姜女新婚燕尔的第三天,范喜良便被抓走。从那以后,浪漫的爱情便化为了漫长的等待,在嘉山,留下了孟姜女无数苦等的脚印。

孟姜女思念夫君,天天登台远眺,风雨无阻,朝夕不辍。她拄着竹竿支撑伤悲的躯体,日日站在石台上眺望。天长日久,石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竹竿拄过的痕迹。那块被她日日登临的石头被后人称为“望夫台”。

望夫望不到头,只见山下浩瀚东逝水。孟姜女抓起身边的石头,仿佛那石头就是暴虐无道、铁石心肠的秦始皇,害得她夫妻离散。那块石头刻满了孟姜女的仇恨,被后人称为“恨石”。

想也哭一场,恨也哭一场,守望不到丈夫,伤心的眼泪忍不住地流淌。晶莹的泪珠滴落在石头上,石头饱含、浸润了孟姜女的思念,被后人称为“镜石”。

三年时光过去,孟姜女拄过的竹竿已插地成林,竹林繁茂,竹叶挡住了她遥望的视线。她取出绣花针,将竹叶刺破,使之垂下。叶片细长如丝,记载着孟姜女的期盼,被后人称为“丝竹”“绣竹” 或“刺竹”。

久等不归,孟姜女决定去寻夫。她将竹子砍下扎成竹排,背上密密缝制的寒衣,踏上了万里探夫的漫长苦旅。饥餐干粮,渴饮泉水,边走边唱:“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一去三年不见归,孟姜女千里去探亲。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得到的竟是范喜良劳役身死、被埋长城的噩耗!孟姜女悲愤交集,悲恸痛哭,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三日三夜不止,直哭得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哭得地动山摇,长城倒塌,露出了丈夫的尸骨。

孟姜女最后的结局,历来传说有多种,一说她背着丈夫遗骨返程时,因忧思成疾、疾病交加卒于陕西同官(今铜川),另一说 她哭倒长城被抓后,秦始皇见她貌美,便欲逼她为妃,孟姜女愤而怀抱丈夫遗骨投海自尽,又说是被秦始皇逼得蹈火而亡。不管是哪种说法,孟姜女都已随范喜良而去,她和夫君在地必为连理枝,在天定是比翼鸟。

浪漫的相遇,悲情的结局。封建时代美丽女子的爱情似乎多为眼泪浸泡,无论是历史典故中的红颜,还是民间传说里的佳丽, 愁断了寸寸柔肠,流尽了盈盈粉泪。深宫大院里的女子,就算是被君王宠幸,又能如何?昭君最后也不得不“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被汉元帝作为巩固权力的棋子布局边关;“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可以为杨贵妃采摘最新鲜的果仁,却采摘不了最简单的幸福,曾经长生殿内的海誓山盟亦成空,“三尺白绫”结束了女人对于幸福的幻想。在民间,更不知有多少幽怨的香魂烟消玉殒,闺阁里掩藏多少哭泣的声音。即便是传说里,女子的爱情也常常布满泪痕,悲情写就。男权时代,女人哪曾享受真正的爱情?天尽头,处处是青冢,女人的爱情葬于三纲五常里,埋在三妻四妾间。

孟姜女的千年一哭,又何曾只是为自己落泪?大胆追求爱情的她,嫁给范喜良也是因为贞身玉体被他偷窥,而面对女人炽热的爱,范喜良却阳气不足。就算是这样一个并不优秀的男人,孟姜女也无法与之善始善终,她又如何不哭?在一场持续了千百年的 “性别与政治”的斗争中,在扭曲女人爱情与人性的岁月里,在女性被夫权剥夺得所剩无几的权力中,眼泪是她们的武器。女人压抑的反抗、深埋的眼泪,似乎都借助孟姜女决堤而出,喷涌而泻。于是,孟姜女的千年痛哭,是千万个女人痛哭的合奏!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孟姜女籍贯之争。尽管198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就已记载孟姜女是常德津市嘉山人,但这并没有阻止孟姜女“被”四处为家,万里寻夫的她所到之处,都被后人认成了她的家,于是便出现了山海关的姜女祠庙、姜女坟,辽宁绥中的姜女祠,河南杞县的孟姜女庙,陕西哭泉及孟姜女庙,山东博山姜女泉等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孟姜女之家”。其实,孟姜女应曾诞生于华夏的每一寸土地上。在每一个女人遭受压迫的朝代,在每一个女人被夺权利的地域,都曾出现孟姜女,曾流淌过 她们的眼泪,曾爆发过她们的反抗。只不过,秦始皇时代的孟姜女,湖南嘉山的孟姜女,将眼泪工具发挥到了极致,让反抗具有了超强的力量,让后人在千百年后,依然能感受到她的伤,她的痛,她绝望中的力量。

站在嘉山,汉白玉雕刻的你,始终给世人一个眺望的眼神。 孟姜女,你还在望吗?透过千年的风烟,你看见了吗,象征男权的万里长城,已成为历史遗迹,架在女人脖上的道道枷锁已被解除。你看见山边星星点点的农舍升腾起袅袅炊烟吗?看见饮食男女们 点燃的人间烟火吗?如果活在当下,也许会遇见你忙碌在厨房,洗手作羹汤,用湘女的多情调制着婚姻的甜点,也许会碰到你在庭院做女红,临行细细缝,用一针一线绣着你的范喜良。那时你定是微笑着的,不——再——哭——泣!

责编:马曼雅

一审:马曼雅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