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株洲”

  湖南省民政厅   2025-09-29 17:10:31

株洲概况

株洲地处湖南东部,湘江下游,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成员,现辖三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一市(代管县级醴陵市)五区(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0万人左右。市政府驻地为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天台路58号。

株洲的含义

株洲,古名槠洲,偶名朱洲。作为政区地名古名建宁,今称株洲市。

槠,木名,学名青椆,俗称苦槠,常绿乔木,实为坚果,味略苦;木质坚硬有弹力。可作家具、枕木、车轴之材。《山海经·中山》载“又东南二百里曰前山,其木槠多柏”《集韵·鱼韵》收录“槠,木名、似柃,叶冬不落。”《本草纲目》也对槠的叶果形状、产地、食疗、药性等有详细记载。由此可知,槠,类最早识别并利用的植物之一

洲,古文中州、洲互通。字出甲骨文,字形如河流中有沙洲之状。本义释为“民居水中高土”。《诗经·周南·关睢》《说文》《尔雅·释水》释州为洲。《字汇·水部》认为:洲,本作州,后人加水以别州县。《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为:一块大陆和附近岛屿的总称,亦指河流中泥沙淤积成的陆地。

“株洲”的由来

株洲域内,古时岗地纵横,溪河遍布,濒湘江多沙洲,故以地形、植物命名为槠洲。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发掘有烟墩冲新石器时代遗址商代银子园村落遗址。

槠洲之名,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在南宋。南宋乾道二年(1166),朱熹与湖南岳麓书院主持张栻,在岳麓书院进行著名的“朱张会讲”后,偕游南岳衡山,一路以诗酒酬答应和。朱熹事后在《南岳游山后记略》中有“丙戍至槠洲”的记载。以后诗文记载不绝。南宋乾道九年(1173),范成大出任广西静江知府,赴任时途经今株洲境内,在《骖鸾录》中记载“宿槠洲市,又当舍舆溯江,此地既为舟车更易之冲,客旅之所盘泊,故交易甚夥,敌壮县。”说明其时槠洲已成江南重镇。

南宋嘉定元年(1208),槠洲酒税业务越发繁忙,交往日多,为图日常书写方便,偶有“朱洲”或“株洲”记录。起初,多民间口传、书写,后多出现在地方官方文书中,久而久之,约定俗成,渐渐为人们所接受,使用槠洲古名者,日渐减少,使用今名者,日益增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株萍铁路建成通车,在今株洲设站,仍书写古名“槠洲”,清宣统二年(1910),粤汉铁路株洲至长沙建成通车,改称“株洲车站”。至此后,无论官方或民间,皆以“株洲”名之。此后,“槠洲”古名渐成历史记忆。

政区沿革

株洲境域,上古属三苗辖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之黔中郡。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属黔中郡;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是长沙国领地。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割湘南县以东和醴陵、县沿湘江东岸地带置建宁县,乃株洲建县之始。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建宁县入湘潭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建宁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取消建宁县,县域划归湘潭、醴陵两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株洲厅;民国元年(1912年),“株洲厅”建制被取消,再度纳入湘潭县管辖;民国23年(1934年),设湘潭县株洲镇。

1951年由湘潭县析置县级株洲市,属长沙专区;1953年改为省辖市;1956年3月,升格为地级市,由省委直接领导,成为湖南省除省会长沙外第1个地级市。

1965年4月株洲市设辖株洲县。

1966年1月设辖市郊区。1969年设辖东、南、北三区。

1983年将原湘潭地区攸县、茶陵县、醴陵县、酃县划归株洲市管辖。

1985年8月15日,醴陵县改为设醴陵市;1994年4月5日,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1997年5月撤市区东、南、北、郊4区,改设为荷塘、芦淞、石峰、天元4区。

2018年6月撤株洲市株洲县为渌口区。

1972年株洲市行政区划图

特色名片

神农福地。株洲自然风光优美,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株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交相辉映,既是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安寝之地,也是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

制造名城。作为新中国“八个新建重点工业城市之一”,株洲诞生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340多个“第一”,是全省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市州。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先进硬质材料、陶瓷、服饰、高分子新材料4个省级产业集群,国省集群数量稳居全省第一,电子信息、新能源、现代陶瓷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13条新兴产业链产值突破6000亿元,全国制造业城市排名第36位。

创新之都。株洲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全国第28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02%,连续四年稳居全省首位。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60家,位居全国非省会城市前列。培育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1个,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达79家、383家,均居全省第2,其中国家重点小巨人25家,单位GDP分布密度居全国第一。全市上市企业达到13家,居全省第2位。

交通枢纽。株洲地处我国南北咽喉、东西接点,拥有南方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京港澳高速、沪昆高速等纵横联通,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车程,千吨级轮船通江达海。近年来,株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保税物流中心全国排名上升至第55位,株洲至广州港“湘粤一港通”通关模式顺利开行,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株洲产品畅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投资沃土。近年来,株洲市致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居全省第2位。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出台“人才30条”“民营经济10条”等高含金量政策,房价每平米六千余元,“住株洲房子、拿一线城市工资、干全球事业”成为株洲的城市品牌。

责编:杨鸿雁

一审:杨鸿雁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省民政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