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数字商贸未来生态图景的构建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9 15:12:38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中非经贸合作正经历从传统货物贸易向数字化、生态化方向的深刻变革。跨境电子商务以其高效对接供需、降低交易成本的特点,成为重塑中非贸易格局的核心力量。当前,中非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付结算互联互通、物流网络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正在逐步深化。但仍面临生态协调性不足、规则衔接差、地方化服务缺失等挑战。

中非数字商贸兴起的时代背景与内在动力

中非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并非偶然。非洲大陆的结构变化对此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人口结构、技术飞跃到市场演进,三大驱动力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必然性和巨大潜力。

一是非洲拥有世界上最年轻的人口结构,平均年龄只有19岁左右,超过60%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这群年轻人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并且乐于接受网上购物。他们不仅是核心消费者,也是推动本地数字创新的源泉。二是移动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上网的主要工具。这种普遍的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移动货币服务扫清了支付的障碍,同时也催生了基于移动设备的商业模式创新,使数字贸易以低成本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实现了对传统零售的跨越。三是新的消费市场正在形成。中产阶级的扩大推动了消费升级,从仅仅满足生存需求转向追求品质和个性化。传统零售体系的不发达,使跨境电商的丰富选择和价格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年轻用户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较高,社交电商潜力巨大,形成了“发现-分享-购买”的快速消费链条。

中非跨境电商生态体系构建的主要瓶颈

中非数字贸易发展在生态系统层面面临多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这三个层面的瓶颈相互交织,共同制约着中非数字贸易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在基础设施层面,物流与信息流存在明显瓶颈。虽然中非干线运输日趋成熟,但非洲境内的通关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薄弱。当地邮政服务效率低下,专业物流覆盖范围有限,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高,配送时间慢,严重制约了市场覆盖半径。同时,网络覆盖不均、收费过高等问题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富媒体电商模式的推广。

在商业应用层面,支付与政策环境构成主要障碍。跨境支付渠道不畅通。移动货币与电商平台对接存在技术壁垒和高额交易费用,影响支付成功率和用户信任度。同时,通关手续繁琐、税收政策不透明、数据法规不一致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合规风险和运营成本。

在产业支撑层面,人才与服务存在明显短板。既精通电子商务运营,又精通当地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导致企业本土化运营效率低下。同时,专业服务生态系统尚未形成,缺乏数字营销、网店代理运营等配套服务。这迫使海外企业“单打独斗”,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和复杂性。

中非数字商贸协同共生生态体系的构建路径

为应对当前挑战,中非数字贸易未来发展需要共同构建协同共生的生态系统。核心路径集中在三个支柱上。这三个方面的协调推进,将共同为中非数字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夯实“硬联通”基础。共同构建智慧物流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网络,突破物流信息化瓶颈。一方面,在非洲主要枢纽建立海外智能仓库,实现货物的前沿部署,将跨境物流转变为高效的本地配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整合海、空、地陆运资源,打造端到端的电商专属物流通道,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成本。第二,优化“软连接”环境。着力创新数字金融,促进规则互认。鼓励开发与本地支付习惯兼容的跨境支付工具,如移动货币,以提高交易成功率。同时,加强“单一窗口”、智能通关等政府间合作,推动数据标准互认和流程电子化,提高通关效率,营造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第三,培育“人才链”支撑。通过数字人才奖学金、实训、孵化基地等方式,系统培养熟悉当地市场的非洲电商人才。同时,引导中国专业服务商“集团式走出去”,与当地企业合作构建现代服务体系,为海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本地化服务,降低运营门槛。

中非数字商贸的未来核心是从传统“商品交易”升级为共创“协同共生的数字生态体系”。这一转型由非洲年轻人口和移动技术的内生动力驱动,需要通过破解物流、支付、规则与人才等系统性瓶颈来实现。成熟的中非数字商贸生态将是普惠、高效且可持续的。它既能畅通中国优质商品进入非洲市场,更能助力非洲特色商品以更高附加值走向全球,实现真正的双向奔赴与互利共赢。这既是“数字丝绸之路”与非洲发展愿景的深度融合,也是中非合作迈向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共同擘画这一生态蓝图,必将使数字商贸成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内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作者 湖南工商大学 易雨萱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