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蹈疗愈之名开启自我重逢之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9-29 11:27:06

傍晚六点半,城市依旧喧嚣。

在蓝橙丝带健康公益服务中心舞蹈疗愈工作室内,一场特殊的课程即将开始。陆续抵达的学员们脱下西装外套、换上宽松的衣物,彼此间礼貌地点头致意。他们中有刚结束加班的白领,有独自照顾孩子数小时赶来的母亲,有创业压力巨大的企业主——这群社会人士将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暂时卸下社会角色,跟随周浪老师的引导,通过舞蹈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我们不是要跳得多美,而是要跳得真实。”周浪温和的声音在舒缓的音乐中流淌,“感受你此刻的状态,让身体选择它想要的动作。”

起初,动作还带着些许拘谨和生涩,但随着课程的深入,身体逐渐苏醒,那些被日常束缚的紧绷感开始松动。一位中年男士闭着眼,任由身体随节奏摇摆;一位年轻女性在教室角落尽情舒展,眼角有泪光闪烁。这不是普通的舞蹈课,而是周浪设计的一场舞蹈疗愈干预活动。

身体存储着我们所有的记忆

“我们的身体是一座活的记忆库。”周浪解释道,“不仅存储着欢乐,也承载着压力、创伤和未表达的情绪。舞蹈疗愈通过非言语的创造性过程,帮助人们接触这些被压抑的内容,实现身心整合。”

在社会人士的干预中,周浪特别关注现代职场人普遍存在的“身体疏离”现象。“很多人每天坐在电脑前,身体变成了单纯的工具,甚至被忽视、被批判。舞蹈疗愈首先是要重建人与身体的连接,重新成为朋友。”

身份转换期的压力容器

相较于社会人士,周浪在高校开展的舞蹈疗愈则呈现出不同的焦点。

在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合作项目中,周浪带领的学生团体每周相聚一次。这些年轻人正经历着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多重挑战。

“大学生群体看似自由,实则承受着无形的压力。”周浪观察道,“他们急需表达出口,但常常缺乏安全的空间。”

在一次以“边界”为主题的课程中,学生们通过舞蹈探索个人空间的建立与开放。一位总是习惯性讨好他人的学生,第一次尝试用有力的动作表达拒绝;一个长期自我封闭的学生,在双人舞互动中学会了信任与接纳。

“舞蹈让我意识到,我可以用身体说‘不’。”一位参与学生分享道,“这种体验比单纯的心理咨询更直接、更有力量。”

舞蹈疗愈的机制与效果

舞蹈疗愈并非简单的“跳舞让人快乐”,其背后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研究表明,规律的身体运动能促进内啡肽释放,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更有趣的是,舞蹈特有的节奏性活动可以帮助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从“战斗或逃跑”的应激状态转向“休息与消化”的放松状态。

“当我们以创造性的方式运动时,大脑中负责自我反思和身体感知的区域会被激活。”周浪补充道,“这种整合有助于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认知。”

在某项持续八周的干预研究中,周浪团队发现,参与舞蹈疗愈的大学生在忧思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下降,自我效能感明显提升。社会人士组则报告睡眠质量改善、工作压力感减轻等积极变化。

舞蹈构建的临时社群

舞蹈疗愈的魔力不仅发生在个体层面,还体现在群体互动中。

在社会人士的课程中,周浪常常设计即兴的群体舞蹈环节。没有预设的舞步,参与者只需跟随自己的感受,同时留意他人的动作,形成自然的呼应。“在这样的时刻,一种短暂的社群感形成了。”周浪描述道,“彼此不认识的人,通过身体语言建立起深刻的连接。这种非言语的共鸣,有时比语言更能消除孤独感。”

一位参与多次活动的企业高管分享:“在这里,我不再是‘张总’,只是一个会疲惫、会脆弱的人。这种真实被接纳的感觉,是日常社交中难以获得的。”

舞蹈疗愈的本土化实践

尽管舞蹈疗愈在欧美已有数十年发展历史,但在中国仍属新兴领域。周浪在推广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公众认知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

“最大的误解是认为舞蹈疗愈只适合会跳舞的人。”周浪笑道,“其实恰恰相反,它最适合那些自认‘不会跳舞’的人,因为他们往往与身体最疏离。”

为此,周浪在活动设计中融入了更多本土元素,如结合中国传统养生理念中的身体观,使用国人熟悉的音乐等,使舞蹈疗愈更贴合中国文化语境。

“西方的舞蹈疗愈强调个人表达,而在中国,我们可能更注重和谐与平衡。”周浪指出,“这不是孰优孰劣,而是文化差异。有效的疗愈必须尊重文化背景。”

身体在律动中找回完整性

随着课程接近尾声,工作坊内的氛围已与两小时前截然不同。学员们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晕,眼神更加明亮,彼此间的交流也自然了许多。没有初来时的客套,取而代之的是真诚的微笑和偶尔的拥抱。

“感谢你的舞蹈,它给了我勇气。”一位学员对另一位轻声说道。

周浪在一旁静静观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每次看到这样的转变,我都更加确信;身体有自己的智慧。我们需要的只是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倾听它、信任它。”

在当代社会的高度理性化和数字化趋势下,人们与身体的连接日益减弱。舞蹈疗愈作为一种身心整合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回归本真的可能性。它不追求完美的舞姿,而是鼓励每个人在律动中表达真实的自己——包括那些语言难以触及的情感与经历。

“我们每个人都是舞者,因为我们都拥有会表达的身体。”周浪总结道,“舞蹈疗愈的本质,是帮助人们重新发现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在身体律动中,与真实的自己久别重逢。”

晚八点半,学员们陆续离开工作室,回归各自的生活角色。但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那位中年男士走路的姿态更加挺拔;那位年轻女性在夜色中哼着歌;那位企业主决定步行一段路再打车,只为多感受一会儿晚风拂过肌肤的惬意。

在看不见的层面,舞蹈的疗愈力量正随着他们,扩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通讯员 王晓华

责编:梁湘茂

一审:王璐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