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7 23:31:5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廖诗卉 欧阳宇轩 王清一 徐凌华
桂阳秋夜,月华如水。2025年9月27日晚,桂阳文化园古郡城灯火璀璨,人流如织。2025年湖南省“我们的节日·中秋——月圆迎国庆 雅韵扬古城”主题文化活动在此盛大启幕。这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次全城参与、古今对话的文化浸润,千年古郡在流光溢彩中,诉说着团圆的家常,也激荡着家国的情怀。
(开城门仪式航拍图,何禹军摄)
序章:城门月开,非遗点睛唤醒千年古韵
晚七时未至,迎薰门外已聚满期待的人群。《迎宾词赋》吟诵,厚重的城门在悠长的号子声中缓缓洞开。旌旗兵、将士或手拿旌旗,或手持长戟自城门两侧列队,恭迎八方来客。一群舞蹈演员款款走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时光瞬间拉回千年之前。
城门开,长者执笔挥毫,象征性地为“金瓜龙”的龙睛注入神采,寓意活动正式被“唤醒”。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桂阳非遗“金瓜龙”腾空而起。龙首以本地南瓜为形,龙身由队员们舞动得活灵活现,盘旋、穿绕、跳跃,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我们将‘金瓜龙’安排在开城门后第一时间登场,厚重的城门象征着历史,而跃动的‘金瓜龙’则代表着鲜活的生命力。点睛的环节,不仅是给龙点睛,更是希望‘点醒’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化记忆。”桂阳县文化馆馆长付国凤介绍,“我们想表达的是,桂阳这座千年古郡的文化血脉就像这条龙一样,在新时代里被赋予了新的精气神,永远奔腾不息!”
(活动启动仪式,陈勇摄)
上篇:戏台明月,诗歌乐舞勾勒家国画卷
启动仪式后,所有人的目光聚焦于古戏台。一轮巨大的仿真明月在舞台背景上缓缓“升起”,主题晚会“古郡升明月”正式开演。
拜月·祈福 在空灵的音乐中,女子群舞《莲池夜月》悄然登场。舞者们手持莲灯,衣袂飘飘,仿佛月下清莲,摇曳生姿。那份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静谧的舞姿中流淌。
吟月·抒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水调歌头》的经典词句在古戏台上响起,演员们化身古代文人,于月下吟诗作对,李白、苏轼等名家的咏月名篇穿越时空,在古戏台上回响,桂阳县珺山小学的30名学生深情诵读。“在千年的古戏台上,吟诵千年的诗词,望着千年的月光,这种奇妙的共鸣无法言喻。”桂阳县珺山小学老师胡雅琪动情地说,“你看孩子们的眼神,这比任何一堂课都更深刻地让他们理解了什么是‘天涯共此时’。”
(陈勇摄)
随后,桂阳昆曲戏歌联唱《懒画眉》《水调歌头》《花好月圆》惊艳登场。将百年昆曲雅韵与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结合,让传统艺术焕发出贴近时代的亲和力,真正实现了“月韵流芳,古今和鸣”。
赏月·话情 女声独唱《望月》的空灵嗓音,唱出了“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情景剧《文明城市话文明》别出心裁,通过几个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日常小故事,生动展现了桂阳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细节之美——礼让行人、邻里互助、爱护环境,在观众的会心一笑中,文明已成为这座古城最温暖的底色。
追月·圆梦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古人借月亮传递心意,而今天的我们,更借“追月”的意象追逐梦想、奔赴未来。《明月千里寄相思》《彩云追月》《月满西楼》等歌曲串烧,勾起不同年代的月下情思,而舞蹈《追梦》则以充满力量的肢体语言,展现了桂阳“冠军之城”的拼搏精神。
(陈勇摄)
压轴的大合唱《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时,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起立合唱,手中挥舞的手机灯光汇成一片星海,与天上明月交相辉映。“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这月圆之夜。”游客陈曦说,“这场晚会,让我感受到了桂阳这座千年古郡所承载的家国情怀。”
“我们在整个歌曲版块的设计上,营造了一种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情感流变,开场是从《望月》的个人思念切入,是‘小家’的温情。然后过渡到《月满西楼》《彩云追月》的经典韵味,展现文化上的‘团圆’,最后,我们将《我和我的祖国》作为压轴,体现的是家国团圆。”国家一级演员、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谢能姣告诉笔者,“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音乐叙事,让观众自然完成一次情感的升华:从欣赏月圆之美,到感悟文化之韵,最终凝聚成对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眷恋与自豪。”
下篇:六街星河,人间烟火浸润雅韵新篇
如果说古戏台的演出是活动的“明月”,那么遍布古郡城的六大主题展区则是围绕其周的“繁星”。当主会场的演出落幕,古郡城的六大主题展区却迎来了它最热闹的时刻。整个古郡城化作一个没有围墙的沉浸式体验馆,雅韵融入寻常烟火。
“桂式小吃·家乡味道”展区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老师傅们现场制作月饼、糍粑、饺粑,游客不仅可以大快朵颐,还能亲眼见证传统小吃的制作工艺。“桂地物产·古郡优品”展区则汇聚了全县的农特产品,从香甜的水果到精致的副食,琳琅满目,成为游客选购心仪特产的首选。(欧阳宇轩摄)
“佳节团聚·蓉城灯影” 区域最适合全家出游。各式造型精美的花灯下挂满了灯谜纸条,大人孩子仰头竞猜,笑声不断,重现了传统中秋“猜灯谜”的雅趣。
“千年传承·乡土记忆” 非遗展区和“千年矿都·石韵天成” 奇石馆则像两个时空胶囊,前者陈列着仍在民间使用的老物件,诉说着农耕文明的智慧;后者展示着形态各异的矿物晶体,揭示着桂阳“千年矿都”的地质奥秘。
“桂山桂水·光影留痕”书画摄影展区,则为活动增添了一份静态的雅致。艺术家们用笔墨和镜头捕捉桂阳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驻足欣赏。此外,“清明上河图”展馆在活动首日上午开馆,为古城再添一处文化地标。
“来到桂阳感觉特别亲切!活动非常丰富,体验感也很好。”游客次仁扎西说,“这一晚,我们不仅触摸到了千年古郡的历史脉搏,更感受到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现代新风。”
(欧阳宇轩摄)
尾声:月满古城,文化薪火点亮前行之路
据统计,当晚前来观看文艺演出、体验非遗展示及参与灯谜竞猜的人流量达六万余人。古郡城内,皎皎月光与璀璨灯火交相辉映,涌动的人潮汇成一片片欢乐的海洋。夜色渐深,人们在欢声笑语中缓缓散去,脸上带着惬意与满足。“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文化可感、可触、可品,成为老百姓愿意参与、乐于分享的真实体验。”桂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肖红波介绍。“我们核心的创作理念是‘古今融合,情景交融’。不仅仅是在古城里做一场演出,而是要让整个古郡城‘活’起来,成为演出的一部分,让来宾从踏入城门的那一刻起就沉浸其中。让观众感觉不是在看一场秀,而是在共度一个既有传统仪式感、又有当代情感共鸣的中秋夜晚。”
今夜,桂阳用一座城、一轮月、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完美诠释了“月圆迎国庆,雅韵扬古城”的深厚内涵。当千年的雅韵遇见现代的活力,当团圆的温情汇入家国的洪流,这个夜晚,注定在无数人的记忆中,洒下了清辉,种下了情怀。月满古郡,情动三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如此刻的月光,生生不息,照亮前路。
责编:罗徽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