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丹心绘蓝图 老骥伏枥乐担当——张家界市老同志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注入智慧和力量

王章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7 18:31:54

编者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老干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的参与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近日,张家界市委原书记萧征龙等四位老同志,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号召,以躬身实践诠释了这一理念。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产业一线,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编制高质量“十五五”规划献策出力。

金秋时节,仙境张家界,风和日丽,天高云阔。9月22日至24四日,88岁高龄的张家界市委原书记萧征龙与市政协原主席汪业元、市人大原巡视员谷中山、市委原常委刘纪福,辗转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就“十五五”规划编制之“三农”篇,同基层干部一道“边走边看边交谈、边听边研边建言”,通过“走、看、听、研”,“手把手”的传授帮带,“心贴心”的传经送宝,为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贡献“银发力量”,以下便是这次赴基层调研的几组镜头。

镜头一:在中看变化

“元帅故里,多彩桑植”。第一站,桑植县。在兴旺塔村农夫山泉公司,崭新的现代化厂房,窗明几净,生产线井然有序。据介绍,由于刚投产,预计年产值在两亿元上下,未来每年将达到十五亿的规模,可直接增加税收一点五亿元,着实为革命老区注入了强劲动能。厂门口摆放着矿泉水和桑植白茶系列饮品,老同志们对现代化企业的强大活力纷纷赞不绝口“没想到昔日‘荒土堆’,如今却变成了‘金土地’”。萧老拧开一瓶桑植白茶饮:“这澧水源头的水就是不一样,还确实甘甜清冽”。

来到桑植万宝山白茶基地,九千多亩的茶园云雾缭绕,炒茶机轰鸣中茶香四溢,汪业元同志捧起一捧新茶:“野生白茶是特色,要打好‘生态牌’,让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走进金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蜀葵加工车间,大家目睹了鲜花变干花的全过程。负责人介绍,就是这朵小小的花朵,竟然影响带动周边家家户户,每亩收入超过四千多元。老同志谷中山感慨到:“一朵幸福花,致富千万家,产业规划就是要像这朵花,既扎根乡土,又面向市场。”

而在“中国杜仲之乡”慈利县产业开发区,老同志们长时驻足湖南神舟医药有限公司,眼前杜仲雄花茶、杜仲白茶、杜仲红茶、杜仲饮片、杜仲胶囊、杜仲籽油,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现代化的杜仲全产业链,在这里雏形已初步显现,有人低语“这才是真正的药食同源”。

调研步履不停,行程满满当当,连中午都没有休息片刻,渴了就喝口白开水,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几天来,先后走访了十六个点,平均每天仅步行行程达十余公里,老同志们边走边感慨改革创新带来的山乡巨变,精神十足,以“老骥伏枥”的担当,为“十五五”规划注入着智慧与温度。

镜头二:在“听”中找答案

山水隽“永”,醉美约“定”。此刻,素有“小张家界”之称的永定区罗塔坪,群峰叠翠,寿藤连连。老同志们顾不上躯车劳顿,刚下车便在青坪村村部走廊,与乡村干部同坐一条板凳,一场别开生面的屋场会就此展开。

会前,萧老要求乡村干部开诚布公,“不讲‘高大上’的理论和排头,只谈‘低小下’的实践和工作”。谷中山在一旁半开玩笑“谈事要敢于赌咒,保证没得虚假”。 紧接着萧老说,罗塔坪以前种苞谷只能解决群众温保,现在种莓茶人人鼓起了腰包,并指出罗塔坪乡有“五多”:一是莓茶面积多(两万多亩),二是炒茶棚子多,三是用液化汽多,四是快递多,五是人均存款多(去年全乡存款达两亿元,人均存款两万元以上),并建议一定要以优质产品保证优秀品牌,以规模化经营促长远发展。

之后,永定区莓茶专家从专业角度,谈莓茶“两病三虫”的综合防治与产品开发提质升级,基层干部谈如何加强本地品牌保护和执法监管。大家还谈到这里是茅岩莓的原产地,“莓茶不是茶,莓茶不长霉”“似茶非茶是好茶”,而茅岩莓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这里地底下有“鸡窝煤矿(分散状矿脉)”,地面上是石英砂岩风化壤,加之独特的高山气候等因素,导致黄酮含量远高于同类产品。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心中的问号在“一问一答”中被拉直,更象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走找想促”实践。

镜头三:在“研”中献对策

每次研讨交流,萧老都坚持从“认识论”破题,以如何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切入,坚持“以人为本”,阐释现代农民的本质是高水平劳动力,现代农民是经过培训后的知识化、现代化、职业化的“新农人”等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

“硒有慈利,康养胜地”,慈利作为张家界市的大县,萧老从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建议编制规划要锚定“两个确立”“两个坚持”开展。一个是,锚定“两个确立”。一是确立“追赶超越”的发展战略,抓紧调整产业结构。“十五五”期间,一产要稳定,二产要提升。二是确立“扬优势、强弱项、补短板”的基本方略。着眼构建现代化产业,扬旅游优势、强农业弱项、补工业短板,实现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按照“供给保障强、科技武装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市场竞争强”的要求,打造农业强县。另一个是,做到“两个坚持”。一要坚持问题导向。破解产业结构畸形难题,重点把二产提起来,特别是新型工业,新质生产力。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践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

永定区作为调研的最后一站,萧老建议编制规划要重点围绕“一四四三”总纲(即重点围绕“一个巩固和完善、四项改革、四大体系、三支队伍”),这也是综合三个区县调研后,对所有区县编制规划的总的建议:

第一,抓住“一个巩固和完善”。主要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经营制度,是大国小农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央的大政方针,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必须不断巩固和完善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第二,围绕“四项改革”。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自愿依法流转,让种田流转率达百分之六十,以提高利用率和效能。二要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尤其是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三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行“统分结合”新型集体经济,坚持“统分结合,以统为主”,以推开股分合作制最大幅度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四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是靠国家和政府横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农业机械化,纵向搞好信用社和供销社建设。

第三,聚焦“四大体系”。一是绿色生产体系。推广生态有机农业和应用生物科技,降低污染。建设机械化+数字化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二是优质产业体系。从全市来看,要做强永定莓茶、慈利杜仲茶、桑植白茶产业链,推动国标/省标/市标三级认证,恢复生猪、烤烟等传统产业产能,发展“农工结合”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创新经营体系。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人才回流机制。四是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各级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要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落实落地。

第四,扭住“三支队伍”。一是“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队伍。二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三是知识化、现代化、职业化的新农人队伍。

曾经担任过永定区区委书记的‌刘纪福提出“跳出农业看农业”的新观点,并给永定区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关于目标定位。永定区的目标定位要和周边同等中心区看齐,确定一个除长沙以外的中心城区的中等目标,这是基于任何一个地州市的中心城区的经济发展目标都要高于其它区县所提出的。

二是关于主导产品选项。首选项——旅游,主导产品有天门山和七星山。第二个选项——茅岩莓茶。可探索食药同补的营养补品发展方向,打造“人人都想吃,家家都愿吃,个个愿花钱,餐餐都要吃,老少都皆宜”的保健产品。第三个选项——菊花蕊柚。这是永定区自己定的,鉴于菊花蕊柚对土质要求非常高,全区超过五万亩规模比较困难,建议控制栽种规模。

三是关于农业企业规模问题。目前,我市的农企普遍存在“散小弱”问题,无法深度开发,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强劲发展势头。抗风险的世界性经验是扩大规模、争取政府补贴、设立企业贮备风险金、加快创新、转型升级等措施。建议永定区借鉴宝钢集团经验,先把愿意联合的农企联起来,切实通过系列措施,尽快实现“散转合、小转大、弱转强”。

三天时间,三场研讨交流会,四名老同志的建言字字珠玑、条条真经,人人都发表了真知灼见,大家纷纷感到受益匪浅,一致满怀信心地表示:将及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吸纳建议,及时抓好落实,通过共同努力,尽快实现农业的跨越式转型,从而把张家界建设成湘西地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编制一个清晰明朗、科学精准的“十五五”规划,是实现下一个五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需要聚合方方面面的力量。“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同志们所拥有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专业优势、智慧优势,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难能可贵的“银发力量”,而张家界的老同志们,正在以实在具体的行动认真践行。王章勇)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