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想办法凑钱!”7万元赔偿款这样到位

    2025-09-27 16:27:12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王妍 谢正霞)一场交通事故,三方责任纠纷,当判决生效后却面临“执行难”,僵局如何破解?近日,沅陵县人民法院通过“柔性调解+善意执行”模式,成功化解了这样一起棘手的案件。

2023年8月,向某球驾车搭载向某花,与谢某某的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导致两车受损、三人受伤。交警部门认定,向某球与谢某某负同等责任,乘车人向某花无责。事后,三方因赔偿问题协商未果,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谢某某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但判决生效后,谢某某却未能履行,案件进入强制执行阶段。

执行干警调查发现,谢某某并无稳定收入,名下也无房产、存款,唯一可供执行的财产是其作为另案原告获得的一笔赔偿款。然而,谢某某自身也因事故承担了高额医疗费,经济拮据。若直接强制划扣,虽简单直接,却可能使其家庭陷入困境。

面对两难局面,执行法官没有“一扣了之”,而是转向“善意执行”。干警多次与谢某某沟通,从情理出发,分析僵持对三方造成的长久困扰,引导其换位思考。同时,法院创新采取“活封”措施控制其赔偿款账户,既保证款项可用于基本生活,又确保执行款能被有效监管。

最终,在法院的持续协调下,谢某某主动筹措资金,将7万余元赔偿款全额支付。这场历时半年的纠纷,在执行方式的“刚”与“柔”之间,实现案结事了的三方共赢。

责编:李迅

一审:艾京昆

二审:陈佳婧

三审:周智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