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侗寨“解忧超市”:进“一扇门”了“万般难”

    2025-09-27 16:23:23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周玉意 通讯员 刘杰华 张秋萍 禹中华

热泪,滑过苗家汉子黝黑的脸颊。

9月25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综治中心。村民王某紧攥着速裁法官递来的3.2万元赔偿金,声音发颤:“在工地摔断肋骨我没哭,今天却忍不住!”

5天前,他心怀忐忑而来;5天后,他眼含热泪归去。

这,只是靖州法院入驻县综治中心后,深化多元治理的一个寻常片段。

破局:一扇门兜住万家难

靖州素有“八帮会靖”之称,但多省交界、民族杂居的环境,也曾让基层治理陷入“九龙治水”的困局:群众办事“跑断腿”,矛盾调解常被“踢皮球”。

破题的关键,在于“融”。

2023年初,靖州县委整合10个部门的20项职能,建成面积达1500的县综治中心,实行“1+10+N”运行模式,相关单位常驻办公。

靖州法院成为其中的核心“发动机”:不仅设置常驻速裁法庭,安排巡回审判,还联动公安、司法、人社、住建等9个县直部门,形成“纠纷入口—分类导流—专业调解—司法确认—强制执行”的闭环流程,实现“漏斗效应”。群众只需踏进“一扇门”,便能解“万般难”。

今年6月杨梅季,来自贵州天柱的采摘工吴金梅,被树枝划伤眼睛。窗口受理后,湖南法官、贵州司法员、保险公司三方通过视频联动调解,在线确认劳动关系,当天就与雇主达成赔偿协议。“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对着手机就能拿到赔偿!”吴金梅的经历,成为“跨省联调”的一段佳话。

9月15日,平茶镇综治中心,苗家汉子吴展鹏拿到补偿款,喜出望外。他家3亩林地被邻村侵占多年。在镇综治中心咨询法官后,吴展鹏鼓起勇气维权。从提交诉状到拿到调解书,仅用4天。“没想到综治中心这么管用,联系法官这么方便!”他连连感慨。

如今,靖州11个乡镇、134个村(社区)已全部建成实体化综治中心。靖州法院安排在职法官下沉原籍设立工作室,接入乡镇综治中心,嵌入“乡村亲情微网格”和16个调委会,手把手培训调解员,构建起“原籍法官+寨佬款师初调—联调—司法确认—执行”的全链条体系。民族山乡的治理末梢,被彻底激活。

“一年化解3000余人次来访,1700多起矛盾消弭于萌芽。”县综治中心主任陈佳表示,“法院的力量功不可没!”

创新:“小快灵”裁出加速度

“法官,这是我自家腌的鱼,您尝尝!”8月30日上午,藕团乡侗族大娘吴红莲将一坛腌鱼塞进速裁庭,转身就走。前一天,她仅等待4个小时,就拿到了儿子的工伤赔偿款。

在综治中心速裁法庭的墙上,“上午立案 下午结案”的锦旗格外醒目。2名常驻干警分工明确,1人坐镇“非诉窗口”分流案件,1人专办速裁。法官储永东用一个“快”字形容团队的工作节奏。

去年夏天,飞山社区一家舞蹈培训机构有学员骨折,家长聚集要求赔偿50万元。中心启动“红黄牌”预警,触发多部门联动:卫健部门48小时内出具伤情鉴定,教育部门核查机构资质,法官将《民法典》第1199条投影上墙。激动的人群渐渐平静。最终,机构赔偿8.6万元,双方和解。墙上的电子钟记录下全程用时:37小时。

“现在,综治中心成了群众解纷止争的‘超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院长王文胜介绍,速裁庭设立两年来,已调处矛盾纠纷1320多件,通过诉前调解和速裁化解民商事案件290余件。辖区民事、刑事案件分别同比下降162件和85件。

正义“立竿见影”,也悄然更新了边区群众的法治观念。去年国庆,寨牙乡岩脚侗寨两户村民因民宿招牌越界发生争执。通过村级综治点的视频设备,胡兵玉法官远程释法。72岁的款师杨光汉现场唱起侗族“款约歌”:“青石铺路共往来,屋檐相连莫相害……”

双方很快握手言和。该村党支部书记杨雨高兴地说:“视频连法官,侗歌唱款约,侗寨好多年没人打官司喽!”

智治:“绣花针”织密民情网

“叮!”渠阳镇铺口村退休教师陈淑华的手机响起警报——舒家团两邻居因空调滴水问题剑拔弩张。

她立即带上绣有“款师调解”字样的笔记本上门。但她没有急于调解,而是先请双方喝油茶。

茶桌上,她翻开笔记本,轻声念出一句侗族谚语:“牙齿舌头会打架,邻里相处学水车——互相帮衬才能转。”

半小时后,矛盾在温馨的氛围中化解。

靖州创新构建“治理网格+综治中心+大数据”模式,将城区109个零散网格优化为111个多功能综合网格。陈淑华等367名民族代表被聘为兼职网格员。他们是木匠、药师、歌师,各行各业的能手,更是靖州法院精心培训的“编外调解员”。

在大笋坪侗寨,78岁的寨佬易言富识字不多。在法官储永东的指导下,他已能熟练使用微信视频调解纠纷。今年春耕时节,两户村民争抢灌溉用水。老人视频连线双方在外务工的子女,用一句“田水相连、情义相牵”,促成当事人愉快达成轮流用水协议。

今年3月,一起跨省劳务纠纷的被执行人躲进贵州从江县山区。网格员杨再兵通过“朋友圈”线索,仅用3小时就锁定其位置。最终法警促成执行和解。

“一名兼职网格员就是一枚‘绣花针’,把治理的‘锦绣’织进千家万户。”靖州法院副院长刘锦标说。最新调查显示,87%的受访者“遇到矛盾首先想到去综治中心找法官”。这一数据,比两年前提升了52个百分点。

责编:李迅

一审:艾京昆

二审:陈佳婧

三审:周智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