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给秋燥的身体浇浇水

  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9-27 14:16:41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燥邪当令,最易伤及肺脏。许多人开始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咳嗽少痰等不适,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秋燥”。秋季养生重在润肺防燥,而麦冬这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正是我们应对秋燥的“得力助手”。

一、认识麦冬:不是冬天的“麦”,而是秋天的“宝”

初次听到“麦冬”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联想到冬天的麦子,其实它与中国传统作物“麦”没有直接关系。麦冬又名沿阶草、阶前草、书带草,是一种百合科植物的块根。把它挖出来看,根部呈纺锤形,像一粒粒饱满的麦粒,故得名“麦冬”。

中医认为,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特别适用于因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干咳少痰、心烦失眠等症状,正对应了秋季燥邪伤阴的特点。

现代研究发现,麦冬含有多种甾体皂苷、多糖、黄酮等成分,具有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不愧是药食两用的佳品。

植物麦冬地上部分                                      中药麦冬

、中医界的“润燥特派员

在中医大家庭里,麦冬可是个专业的润燥专员。它性子温和微凉,味道甘中带点微苦,专门负责滋润我们的肺、胃、心这三个重要部门。就像给身体内部做了一次深度SPA,让干燥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重新恢复水润舒适。

这位特派员的工作安排可谓是相当科学,秋天一到,它就自动开启三班倒工作模式:上午先去肺部洒水除尘,帮我们应对干咳咽痒;下午到胃部增湿保湿,解决口干舌燥;晚上还不忘去心脏降温安神,让我们远离秋燥引起的烦躁失眠。简直就是人体内部的“24小时贴心管家

麦冬也是历史长河中的千年网红,从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开始走红,历代名医都是它的粉丝。唐代孙思邈推荐它养生,清代温病学家用它抗疫,可以说是一位经久不衰的养生界常青树

三、麦冬养生膳:滋润一整个秋天

麦冬口感甘甜,质地柔润,非常适合制作药膳。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适合的秋季的麦冬养生食谱:

麦冬雪梨汤

材料:麦冬15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雪梨去核切块,与麦冬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改小火煮3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这款汤品清香甘甜,润肺生津,特别适合干燥的秋季饮用,对于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咽喉不适、干咳等有良效。

麦冬山药粥

材料:麦冬15克,鲜山药100克,大米50克。

做法:麦冬提前浸泡30分钟,山药去皮切块,与大米一同煮粥,待粥熟烂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品健脾养胃、滋阴生津,适合脾胃虚弱者在秋季调理身体。

麦冬枸杞茶

材料:麦冬10克,枸杞子10克。

做法:将麦冬和枸杞子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盖上盖子焖10分钟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功效:这款茶饮操作简便,适合办公室人群日常饮用,能滋阴润燥,明目养肝。

、科学食用指南

在制作麦冬膳的过程中,尽管麦冬药性平和,但仍需注意:

1. 脾胃虚寒泄泻者慎用。

2. 外感风寒咳嗽忌用。

3. 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

4. 常用剂量为10-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

五、结语

麦冬作为传统的滋阴要药,其润燥生津的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高度吻合。在秋季养生中合理应用麦冬,既能体现“治未病”的中医预防思想,又符合现代预防医学的理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膳养生应当因人制宜,最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麦冬就像一位温和的朋友,在干燥的秋季为我们送来滋润。通过合理的药膳搭配,我们不仅能享受美食,还能调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在这个金秋时节,不妨让麦冬成为你养生菜单上的常客,帮你润燥生津,安度金秋。

衡阳市中医医院  冯钰茜

责编:洪学智

一审:洪学智

二审:王璐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