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王暖暖离婚案择期宣判,别让情绪淹没了理性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6 18:20:19

/雨琪

926日,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宣布王暖暖诉俞某冬离婚案择期宣判。消息一出,社交平台瞬间被6离不掉”“无法理解法律”等情绪化标签刷屏。

然而,情绪化的指责最容易,制度化的改进最艰难,却最有用。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这起案件的特殊性和所有已经为之做出的努力。

首先,此案是国内首例被告在国外服刑的离婚案,涉及跨国司法协作问题,并非我国单方面所能决定。从文书送达、证据调取到庭审参与,每一步都需要与泰国方面进行沟通协调,离不开对方的配合与支持。所以,不是法律“不给力”,而是“跨国”自带高成本。

如果把程序耗时简单归咎于“立法纵容”,无异于埋怨高铁为什么不能像自行车一样随走随停。公众的焦虑情绪可以理解,但理性看待程序正义的价值更为重要。特别是离婚这种事,关系到两个人最根本的关系,法律的程序保障,既是对当事人权利的尊重,也是司法严谨性的体现。

同时值得被看见的是,为了让这起无先例、无模板、无双边细则的“三无”案件跑通,我国司法系统真是做出了不少努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最高法拉着外交部,跟泰国方面来回拉锯,最终把视频开庭谈下来;秦淮区人民法院一层层上报,最高法再通过司法部,按2003年中泰司法协助条约把案卷调回来,合法合规,一步没少。

说白了,这就是超常规组队打怪规则没开口子,我们就沿着旧缝把门撬开。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新型纠纷,中国司法没有躺平,而是在既有国际规则里寻找最大弹性。

毕竟,王暖暖的离婚仗,早就不止是她一个人的事了。

一方面,它为司法机关处理类似情况积累了重要经验尤其在跨国文书送达、视频庭审安排等方面提供了实践参考。今后可以思考更加优化“被告在境外服刑”这类特殊离婚情形的举证责任、送达方式和庭审模式。别让下一个“王暖暖”继续“艰难闯关”。

另一方面,它也给“吃瓜群众”提了个醒。随着跨国婚姻、投资、务工等活动日益频繁,法律冲突在所难免。有空别只刷热搜,学点国际私法冷知识”——哪儿领证、怎么留证据、如何呼叫司法协助等等,关键时候真能救命。

王暖暖在庭审后说:“请再陪我等一程。”我们相信,择期宣判虽然不是终点,但也已离终点不远。天快亮了,别停,我们一起陪她走到有光的地方。

责编:唐雨琪

一审:冒蕞

二审:周文博

三审:朱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