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偏爱中老年女性 中医教你巧预防

  大众卫生报   2025-10-10 17:04:05

“胡医生,我这痔疮闹了好几天,疼得压根没法坐!”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肛肠科诊室里,任阿姨皱着眉头,双手捂着屁股小心翼翼地坐下。可就在指检时,她猛地倒吸一口凉气的反应,让主治医师胡宇倩心里咯噔一下——这恐怕不是普通痔疮,而是来势更凶的肛周脓肿!

入院检查的结果证实了判断,除了肛周脓肿,肠镜还发现任阿姨存在结肠息肉。很快,医生为她安排了肛周脓肿根治术。术后,医护人员采用艾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方法,配合医院自制药浴舒洗液坐浴和生肌玉红膏换药。这些中医调护手段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作用,不仅帮任阿姨避开了术后便秘、尿潴留等常见问题,还让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让她得以快速摆脱了病痛的折磨。

肛肠科主任李可介绍,近来科室接诊的像任阿姨这样的中老年女性肛周脓肿患者,比例正慢慢上升。细究起来,发病原因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肛腺阻塞: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出现黏膜萎缩或分泌物变黏稠等情况,这就容易让肛腺导管堵上。一旦管道不通,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细菌便会趁机大量繁殖,进而导致肛腺反复感染,埋下隐患。

局部免疫力下降:多次分娩或长期便秘,会让肛周静脉回流变得不畅,盆底肌也容易松弛,使得局部抵抗力大打折扣。再加上年纪增长后,免疫功能本就会自然减退,要是还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抗感染的能力就会进一步变弱。

解剖结构特殊:女性肛管较短,直肠阴道隔较薄,一旦发生感染,细菌很容易向会阴区扩散,进而形成深部脓肿,带来更多麻烦。

从中医角度来看,中老年女性的肛周脓肿(中医称“肛痈”),大多是湿热下注、气血瘀滞引起的,这和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有着密切关系。中老年女性肾气逐渐衰退、气血相对亏虚,也就更容易受到这类问题的困扰。那么,对于这类比较容易受影响的人群,中医在日常预防和调护方面有哪些办法呢?李可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注重饮食调养:要遵循健脾祛湿、清热通便的原则,平时可以多吃些山药、薏米、赤小豆、茯苓粥等,帮助健脾祛湿、清热通便;也可以适当吃点红枣、黑木耳、桂圆等,为身体补充气血。同时,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类食物。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调和气血,避免湿热积聚。保持规律作息,早睡以养肝血,避免熬夜耗气;适度运动,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促进气血流通;注重情志调畅,减少愤怒与忧愁,防止肝郁化火下注肛门。

经络保健:是重要的预防手段,有助于通调气血,防患于未然。穴位按摩方面,可每日按压足三里穴(健脾)、承山穴(通调肛肠气血),每次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艾灸可选择关元穴(补元气)、大肠俞穴(通调腑气),每周2次,每穴灸5分钟(阴虚火旺者慎用)。

李可提醒,若出现肛周坠胀、灼热刺痛、异常分泌物等症状,应及早就医,明确诊断后对症处理,切勿长期自行用药或捏挤肛周肿块,以免延误治疗或加重感染。及时有效治疗可实现痊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 胡宇倩  实习编辑 李今越

责编:刘依

一审:刘依

二审:龚琦涵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