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9-26 15:55:30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6日讯(通讯员 李月 李钟胜 王美丽)9月26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举办的2025年全国营养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长沙市圆满落幕。江永县作为基层县区唯一单位,应邀在培训班上进行题为《让健康之花在瑶乡美丽绽放》的经验交流发言,获得与会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评价。
在经验交流环节,江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蒋丽君分享了江永县以营养社区建设为抓手、探索瑶乡特色发展健康促进之路的实践与创新,从五个维度发力构建营养健康新生态。
高位统筹“聚合力”,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
全县始终将健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三个强化”:强化部署调度,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营养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将营养健康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定期研究部署。对营养健康工作坚持工作优先安排、经费优先保障、人员优先配备、问题优先解决;强化资源保障,在财政投入、人员配备、政策支持上给予充分保障,近两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00余万元,专项用于营养健康设施建设与人才培训。制定出台《江永县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高质高效;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的强有力推进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网络,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行动同步的“一盘棋”格局。
试点破题“创样板”,探索瑶乡特色新路径
2025年,全县以勾蓝瑶寨为试点,聚焦“体重管理年”主题,开展三方面探索,一方面针对居民“三减三健”知晓率不足问题,通过健康讲座、入户指导、新媒体推送等方式开展立体化科普,试点区域居民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由之前的20%提升至80%,成人超重率下降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隐性肥胖干预有效率达60%。另一方面联合非遗传承人,将健康知识编成瑶歌,在生活中传唱,录制方言短视频通过融媒体传播,在学校、养老院、机关食堂循环播放;邀请女书传人将膳食指南核心内容刻于路牌、木牌上,打造“会说话的文化景观”;开展美食讲健康,推动传统菜肴减油减盐改良,保留风味的同时提升营养价值。再一方面建立“监测-评估-反馈”闭环机制,动态调整干预策略,总结形成“政府引导、专业支撑、文化融入、群众参与”四维模式,在全县机关、学校、企业食堂推广营养标准,发放限盐勺、控油壶等器具5000余套。
多元聚力“暖银发”,建设老年助餐新模式
针对老年人“做饭难、就餐难”问题,创新“五方筹资+营养配餐”机制,不仅让长者吃饱吃好,更致力于让他们吃得科学、吃出健康。首先着力解决资金短缺的大难题,探索了新模式,开展多元筹资,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等方式筹集资金,来破解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实行科学营养配餐,由营养师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制定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银发膳食”,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等老人推出“小糖人”餐、“三高人”餐,做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营养膳食方案,按年龄段进行差异化补贴;最后构建“城区—社区—小区”三级助餐网络,实现老人步行15分钟可达,同时助餐点还开展免费送餐服务,让老年群众就餐无忧。目前,助餐点已覆盖12个社区,惠及老年人超3000名,获评“湖南省养老示范项目”。
固本强基“搭骨架”,筑牢基层服务新支撑
坚持“外引内育”相结合,着力建强一支扎根基层的健康服务队伍,首先是建立营养专家库:聘请国家、省级专家培训县级公卫医生、营养师132名,开展专题指导18场;其次是培育本土骨干:在勾蓝瑶寨试点选拔村医、妇女主任等“健康带头人”10名,并在全县9个乡镇推广,累计培育乡镇级骨干86名,构建县乡村三级健康传播网络;最后是打造健康生活圈:设立11个健康服务站,配备体脂秤、血压仪等设备55件,月均服务达1300余人次;在步道、广场设置13处“健康打卡点”,标注运动热量消耗知识,让健康融入日常生活。
医养联动“通末梢”,打造健康服务新体系
积极尝试将营养工作与县域综合医改相结合,构建医养融合体系,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首先借助医共体“云上门诊”平台,全年开展基层营养培训12期,覆盖村医153名,医共体提供线上指导3430次;其次推行由县级医生+乡镇医师+村医的“一村三医”协同服务,建立重点人群健康营养电子档案1.2万份,形成“筛查-干预-随访”健康营养闭环管理;最后建成县乡村5G急救体系,打造“10—30分钟急救圈”,提升农村应急处置能力,连续五年无食源性疾病聚集性发生。
此次交流发言不仅展示了江永县疾控在营养科普领域的专业实力,也为全国疾控部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未来,江永县将继续深化营养社区建设、深化医养融合、扩大健康服务等工作,让健康之花在江永这片美丽的瑶乡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努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江永智慧”和“江永力量”。
责编:王思贤
一审:王思贤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