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琴 彭金凯 李波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6 15:53:24
新湖南客户端9月26日讯(通讯员 彭琴 彭金凯 李波)秋意渐浓,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却是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近日,在大兴寨水库工程的坝体浇筑现场,塔吊高耸、机械轰鸣,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项目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吴新红指着已初具雏形的挡水坝段介绍:“目前,坝体挡水坝段混凝土已浇筑至坝顶高程,为后续实现下闸蓄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大兴寨水库是湘西州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其高效推进的背后,离不开吉首市自今年起全面推行的“节点化管理+专班推进”机制在持续发力。
“我们借鉴了河南许昌在项目推进中的节点化经验,结合吉首实际,实行‘一项目一表、一节点一调度’。”吉首市发改局局长张强表示。年初,全市66个重点项目全部制定推进计划和节点化表,实现从手续办理到施工推进的全流程精准管控。
高位推动,是项目提速的关键。吉首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市委常委为副组长的项目推进专班,每季度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直面问题、现场交办。在近期召开的全市项目调度会上,市主要领导再次强调,项目是经济的生命线,等不起、慢不得,必须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把节点盯死、把责任压实。如永吉高速团结互通工程项目,由两名市委常委共同牵头直挂项目,确保按既定计划目标强有力推进。该项目还组建由交通、自然资源、乡镇等单位的项目专班,各行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研究破解项目过程中预见的问题。另外,高度紧密对接上级各行业部门,确保实际问题第一时间被解决。最终实现项目征地拆迁、要素保障等前期工作快速推进,6月如期实现开工建设。
截至9月,全市重点项目已开复工38个,开复工率达57.6%。其中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复工率100%,推进稳健;25个新开工项目顺利启动。
为确保项目不卡壳、不停滞,吉首创新实行“书记、市长双署名提醒函”制度,形成“一个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个主管单位、一个年度目标、一个节点化推进表”的工作机制。一旦项目滞后,提醒函直送责任单位,同步抄送联系市领导,形成高压态势。截至目前,已下发提醒函38份,有效疏通解决堵点、难点30余个。
吉首经开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一期在接到提醒函后,迅速增派人力设备,不到两周完成基础施工;市人民医院优质高效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在专班督促下,迅速完成设备采购并投入使用;吉首经开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在函件推动下,9月初完成EPC招标挂网,10月将正式动工。
“双署名不是问责,是提醒、是支持。”市相关领导在调研市重点项目工作时指出,“我们要做的,是帮项目扫清障碍,而不是让项目等流程。”
为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吉首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开辟绿色通道,推动部门联审联批、靠前服务,在项目申报、报建手续、工程招标、竣工验收等项目建设环节工作指导。吉首市公办托育服务项目、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因土地证等前期手续办理滞后,住建局与财评中心提前进行图纸审核与预算评审,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确保土地证办理完成后,进一步缩短项目开工时间。
“现在手续办理真的快多了,有专班协调,我们只需集中精力抓施工。”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负责人吴庆波感叹。
在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的同时,吉首也在积极探索“智慧建管”新路径。大兴寨水库工程正是数字化管理的典范。
项目搭建了基于GIS+BIM的全生命周期数字管控平台,结合大兴寨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开展洪水预报模型、防洪调度模型、可视化模型等专业模型,通过解耦并集成,形成统一的模型算法平台,实现模型的统一注册、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此平台还融合了智慧工地、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环境监测等系统,实现施工全过程可视化、可预警、可追溯。在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中,系统通过卫星差分定位技术,实时引导碾压机作业,确保压实质量。
“我们不仅建一座物理大坝,也在建一座‘数字大坝’。”大兴寨水库智慧工地负责人冯典坤介绍,“平台能自动感知异常、推送预警,监管效率大幅提升,安全风险显著降低。”
此外,项目还构建了水情测报系统,新建了1处中心站、1处流量站、2处水位雨量站和1处气象站,从湘西水文水资源中心共享7处雨量站。并接入水文、气象、应急等部门数据,实现降雨、来水实时监测和洪水预警多渠道发布,为施工安全加上“双保险”。
截至9月,大兴寨水库坝体混凝土浇筑稳步推进,预计今年底大坝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这座建成后能将吉首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的“民生坝”,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从高位调度到节点管控,从双署名提醒到联审联批,从传统施工到智慧建造——吉首正以系统化、数字化、人性化的推进机制,推动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责编:李菁菁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