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永不原谅的符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7 00:00:09

文丨黄清卫

我怀着肃穆的心情走进影院观看电影《731》,最终被一句“你若记得,我便活过”深深刺痛。电影《731》片尾的这句话,细细品读,不禁让人顿生万箭穿心之感,疼痛无比。它的字面意思虽简单明了,却深刻地揭示了铭记历史的终极意义。这部电影历时十年筹备,直面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反人类的种种罪行;该片的上映又恰逢九一八事变94周年。今天,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对民族集体记忆的唤醒与呐喊。观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历史的血证在银幕上重现。

电影《731》又在全国院线上映,笔者认为,这是为了那段不能忘却的屈辱史和国仇家恨,这更是对日本军国主义草菅我中华同胞生命的永不原谅。

“731”,这个代号充满了欲望、血腥、变态、狰狞、残忍、屠戮……这支部队打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干的却是用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等进行活体试验,以及进行细菌武器研制和生产的勾当。

影片通过小商贩王永章、魔术世家梁兴国父女及徒弟孙明亮、医生林素贤及其丈夫顾博轩、上海佬,还有早已被关押在实验室里的杜存山、小花等人物作为受害群体的代表,也包括被日军蔑称为“马路大”(圆木)的其他成千上万的“试验品”。他们被日军用“配合健康检查与防疫研究即可换取自由”的虚伪承诺所欺骗,最终让他们活活遭受冻伤实验、烧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被当做活靶子捅刺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折磨。

王永章开始只是一个泼皮无赖式的江湖骗子,但是他见多识广,又会讲几句蹩脚的日语和其它几国语言,因此,他在实验室里得到日军女魔头今村佳代的“赏识”,给了他一个为其他“马路大”送饭,打扫隔离区卫生的“美差”。在这个空间狭小的隔离区,被众人称为“汉奸”的王永章和一众小人物们开始了和日军的抗争。当然,抗争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王永章一直声称自己是抗日英雄王子阳,因为1933年抗联战士王子阳确实在日军的“中马城”实验基地越狱成功,王永章想假借王子阳英雄之名给自己脸上贴金,不承想,却被早于他进入基地的杜存山揭穿了虚伪的面目。“人要脸,树要皮”,为了活得有尊严,后来王永章真的想当那个如王子阳般的英雄,他以他的聪明才智带着大伙逃离这座人间地狱。但是,狡猾的日军绝对不会再给他们任何逃跑的机会,所以也就有了影片结尾那句令人窒息的宣告——“这里,无人生还”。

电影艺术呈现细节,展示更多人文关怀。

倘若你没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你就不能对这部电影的血腥场面进行评头论足。

这部电影的大部分镜头,都聚焦于这些小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各种各样复杂的心理活动。譬如说,王永章有着商人的头脑,他不做亏本的买卖,从他下火车到达目的地,去抢同路而来的梁兴国手里的纸币就可见一斑。他和日本人,和狱友套近乎,告诉他们:“有钱就是王道”,他的商人嘴脸就此被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顾博轩胆小怕死。进入基地后,每每想起自己怀有身孕的妻子,他便嚎啕大哭,以泪洗面。与他不同的是,妻子林素贤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她怀胎十月的生命就是他们夫妇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她运用中药为救治梁兴国父女而竭尽所能。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以她为代表的中国女性顽强的抗争精神,虽然最后她没能等到希望和未来,但她生命的延续已寄托在女儿身上,这种伟大生命的延续,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延续。

杜存山可谓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不过,他也是一个心存善念的人,从他让那只具有灵性的老鼠送给小花蝴蝶结的行为来看,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从他鼓动王永章越狱的细节便可看出,他是想把生的机会留给他人,这一点,从他最后毅然决然地选择“找死”上面,就一览无余。一向胆小如鼠的顾博轩最终被杜存山感化,他和孙明亮用拔河比赛决定生死这一细节,将顾博轩与妻女生离死别,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自己慷慨赴死的高大形象凸显出来。孙明亮和小花的内心世界是单纯无比的,他们在生死面前是淡然无畏的,因为在他们纯洁无瑕的眼睛里,看到的世界皆是美好无比的。

整部电影里还有诸多感人的细节,此处仅举两例。一是在集体放风时,一位苏联的金发女孩唱着抗战歌曲《神圣的战争》,歌中唱道:“起来,伟大的国家,做绝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腐朽的法西斯妖孽,当心你的脑袋,为人类不孝子孙,准备好棺材,让高贵的愤怒,像波浪翻滚,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她昂首挺胸,闭着眼睛沐浴阳光而唱,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她用这美妙动听的歌声,向法西斯宣战。还有就是在野外实验基地,那个掩埋尸体的万人坑上演的故事。为了能救出孙明亮和王永章,当然,也是为了能救出掉入坑里的,所有不同国籍的“马路大”,他们在呼喊自己国家和自己名字的同时,组成了一座屹立不倒,如丰碑般的人墙,这堵巍然屹立的人墙,是他们为所有“马路大”争取自由的最后努力,然而,人墙最后的轰然倒塌,最终让所有人魂归故里。此刻,仿佛能听到一个个冤魂在呼喊自己的名字:“我叫刘恩,俺叫盛桂题,我叫董殿全,俺叫季兴田,我叫刘汉升,俺叫田立顺,俺叫赵成忠……”这些载入花名册的“马路大”,历史不会忘记,那么,那些无名无姓的冤魂呢?有谁还会记得他们,这一切归结于日军的惨无人道,因此,有名无名的冤魂都会选择——永不原谅。

这样的细节处理在艺术表达上避免了过度血腥,电影极为血腥的场景也是在几组分镜头中一闪而过,让观众看得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浮想联翩,这样的艺术处理,是以铭记之名回望历史。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无疑,如此处理过的电影细节,让观众在记忆深处达到不能忘却国仇家恨的目的。

“永不原谅”的真正意义。

这部电影上映前后,“永不原谅”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成为许多观众最强烈的情绪反应。这种不原谅,并非源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基于对人类文明底线的捍卫。

电影通过细菌战幸存者及其遗属的视角,再配以文字和字幕的解释,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以此来证实历史创伤的长期性与延续性,这些幸存者虽生犹死,他们终身承受病痛折磨,为此,甚至影响家里几代人的健康。影片中的“活剥冰冻手掌”这一情节就能以点带面,映射出日军的残酷暴行。

而这种跨越时空的伤害,使得“永不原谅”成为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七三一部队的种种罪行,造成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无法弥补的苦难,这些“马路大”,他们在绝望中痛苦地死去,或者带着病痛侥幸活下来,真正的死亡不是呼吸的停止,而是被世界、被历史、被时间彻底抹去痕迹。那些玻璃器皿中的生命残骸,那些冰冷档案里的数据记录,那些被放进焚尸炉燃烧的无数冤魂……不仅是日本军国主义罪恶的铁证,更是全人类文明史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忘却,而这种深入骨髓的纪念,才是对历史最好的敬畏!

纵观这部电影,它的历史现实意义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所创造的市场价值。正如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出口处刻有的警示铭文:“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仇家恨。”这句话通过强烈的对比,连接了历史与当下,它是对参观者情绪的抚慰与引导,它是对历史记忆的强化与升华。它让我们选择永不原谅,让我们铭记历史才是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前提。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它的瑕疵,笔者以为整部电影的整体连贯性与叙事性存在“断链”的现象,比如在某些情节处理上有一跃而过的镜头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打断观众观影的思路,使得观众的脑子里出现“断片”,这也许是为了平息某些声音,而刻意删掉了比较血腥的电影画面吧。

“731”曾经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一个代号,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永不原谅的符号。这种永不原谅,不是沉溺于仇恨,而是对历史真相的坚守,对和平价值的捍卫,对人类文明底线的守护,更是对“吾辈自强,勿忘国耻”的惊醒。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