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七旬柯老多走600公里赴湘,只为致谢洞口“亮亮老师”

    2025-09-26 14:03:2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李倩

“叮铃铃……”9月23日下午,在宁静的黄桥镇四合村村道上,清脆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份静谧。此时,侯长亮正走在赶回家的路上,一个来自云南昭通的陌生来电让他停下了脚步。

侯长亮接起电话:“喂,你好!”

电话那头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侯老师,我从云南昭通来拜访你。”

“你在哪里?”侯长亮问道。

“我在村委会。我80了,我专门来拜访你。你的事迹太感动人了。”

听到电话那头这么说,侯长亮非常惊讶。于是说:“我马上过来。”匆匆赶到村委会的侯长亮,见到了头发花白的柯老。今年78岁的柯老,已关注侯长亮5年,知晓他被孩子们亲切的称呼为“亮亮老师”,也对他11年的支教经历了如指掌——从广西河池到贵州毕节,再到云南昭通的5年支教时光,柯老都能清晰道来。

亮亮老师在云南昭通支教时,和学生一起拍婚纱的温馨画面深深打动了柯老;与学生上山采竹笋所体现的支教教育理念,柯老也了然于心;给学生奖励小猪的公益做法,更是让柯老由衷佩服;而亮亮老师结束支教离开云南昭通时,整个小山村家长和学生依依惜别的场景,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柯老的脑海中。那些亮亮老师藏在大山里的无私付出,早已在以柯老为代表的当地人心中生根发芽。

柯老不仅关注亮亮老师的支教过往,对其支教结束后的发展情况也十分上心。他知晓亮亮老师先后获得广西十大公民楷模人物、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湖南好人,2023年被评为“中国好人”,2024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到北京领奖接受党中央和国务院表彰,2025年荣获“湖南省劳动模范”和“新时代青年先锋奖”。同时,他也知道亮亮老师结束支教后,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一直积极帮助昭通的百姓销售昭通苹果和昭通天麻。

柯老说:我一直想来看你们,一是敬佩你们在偏远山村义务支教这么多年;二是也带着一份歉意来看你们,因为我是昭通人。你们来我们昭通支教这么多年,让你们吃了这么多苦,却没得到什么,我们应该向你们道歉。前两年,我发誓要在有生之年,定要亲眼见见你们,今天终于梦圆了。”

让人动容的是,柯老这次是一个人从昭通出发,历经5次转车才辗转到达亮亮老师所在的黄桥镇四合村。由于路程不熟,柯老先从昭通坐火车到贵州贵阳,接着从贵阳坐高铁到长沙,再从长沙坐高铁到邵阳,随后从邵阳坐高铁到洞口,最后从洞口县城包了一辆汽车才到达四合村委会,完成这趟艰难的行程。他这样的坐车方式完全是按照发快递的逻辑,先到所在地方的省城,然后依次转到所在的市、县……足足多走了600多公里的行程。

其实,柯老完全可以提前联系了解过来的最快路线,但他却因为“怕打扰”,怕打扰亮亮老师及其家人,而选择了这条迂回曲折的路线。交谈结束后,柯老甚至连一顿饭也不肯留下吃,便执意要离开。这份“怕打扰”里,藏着最纯粹的尊重,正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无需繁文缛节,心与心的共鸣便是最好的相处。

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奔赴,只为圆一个深藏五年的记挂之梦,简单纯粹,却真挚动人。它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尊重与理解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责编:周洋

一审:周洋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