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人大践行“三会三文”进行时•花垣|花垣县人大:“三会三文” 赋能首倡之地人大新答卷

石林友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6 10:44:53

编者按:

全面落实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是市州人大锚定职能、服务发展的行动指南,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湘西州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大抓落实为主基调,以全面落实“三会三文”精神为总抓手,推动精神在湘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即日起,湘西州人大常委会联合新湖南推出《县市人大践行“三会三文”进行时》系列报道。


文/石林友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首倡地,花垣县人大常委会紧扣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 部署要求,以首倡地政治担当构建 “政治统领强基、精准施策提质、创新驱动突破” 落实体系,推动 “三会三文” 精神在基层落地见效,探索形成具有 “花垣辨识度” 的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经验。

政治统领强基,构建“三链协同”保障体系

花垣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以制度链、责任链、保障链“三链协同”夯实工作基础。

以制度链赋能,构建闭环落实机制。县委印发《推动新时代全县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县委书记认领 “五个一” 任务并专题调研人大工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县委主要领导对人大工作多次作出专门批示,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主动配合人大依法履职,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协同、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县委全会、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县人代会等会议,向县直部门、各乡镇、各级人大代表传达学习“三会三文” 精神,为在全县范围内全面落实“三会三文”精神筑牢思想根基。

以责任链加压,锻造过硬履职体系。今年以来,花垣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县委常委会专题报告学习 2 次,开展研学 8 次,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党组贯彻落实“三会三文”精神实施方案》。主任会议组成人员组建 6 个督导专班对 12 个乡镇 “过筛子” 督导,召开2次乡镇人大工作会议,在县人代会上组织代表全员学习并实施代表履职“积分制”考核。拓展“两个联系”,完善县委常委和县人大常委会及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一委两院”主要领导及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县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基层人大代表、基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六联”工作机制。

以保障链增效,夯实基层履职基础。主任会议成员分片联系指导乡镇人大,推动解决基层阵地建设等难题 23 个,县委调剂5个事业编制成立代表服务中心,12个乡镇人大副主席全部选举产生,县级财政保障县乡代表工作经费 43.42 万元、乡镇人大工作经费 81 万元,单列乡镇民生实事经费 300 万元;建成“1+12+N”履职阵地网络,“智慧人大”平台实现议案建议 “线上提”、履职档案“云上管”,监督动态“掌上看”,代表随手拍互联互动,代表履职响应效率极大提升。

精准施策提质,创新“靶向监督”实践路径

聚焦监督精度、深度、效度,花垣县人大常委会构建 “清单管理—过程管控—效果评价”全周期监督链条。

监督靶向聚焦“三张清单”。聚焦民生实事清单,持续对今年县乡代表票决的45件民生实事项目开展视察督办,将零基预算监督、学生营养餐等民生热点纳入重点监督项目,推动解决“一老一幼”服务设施短缺等突出民生问题,县乡两级人大“五级代表”开展“法治护航”行动等。聚焦审议意见办理清单,建立跟踪式监督机制,强化专委会督促协调,确保 “一府一委两院” 高质量完成审议意见办理工作。聚焦代表建议办理清单,推行“三办三审三督三问”机制,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班子成员每年督办领办重点建议 12 件以上,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等 47 件建议落地落实。

监督过程实施 “三色管理”。率先在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增设重点税源监测、政府债务监督模块,设置32项智能预警指标,对25个重点部门预算执行实行“红黄绿”预警。通过“智慧人大”向代表推送财经监督信息12条,联合专委会推送预警信息 8条,组建25人预算审查专家库,构建“代表巡审+专业审计+人大问效”立体监督模式,实现“录入、预警、交办、承办、沟通、测评、问责”的预算监督线上线下全过程监管。

监督成效建立“三维评价”。创新监督工作“三评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专业评、组织代表现场评、发动群众扫码评。在矿山生态修复监督中,采纳代表建议采取卫星遥感监测对比、受损区域植被覆盖度分析等技术手段量化评估,推动“锰三角”变“绿三角”。

创新驱动突破,打造基层人大“花垣经验”

围绕制度创新赋能基层治理,花垣县人大常委会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成果。

建设十八洞片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依托代表联络站,23名片区代表融入网格开展联系群众活动,推动将每年11 月3日设为“吉客节”;组织代表专题视察4次,提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建议23条,推动落地乡村旅游、苗绣等产业项目 18个,助力8个村实现“五联共富”,形成“群众建议代表提、产业发展代表领、农副产品代表卖、民生实事代表督、群众困难代表帮、片区发展故事代表讲”的民主实践模式。

创新生态治理 “法治护绿”花垣经验围绕全国首部县域矿山生态修复地方性法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矿山生态修复条例》实施,建立“宣传五式”“监督五联”协同机制,形成问题清单26项、整改建议18条,推动建立“检查—整改—回头看”的闭环机制。督办生态环境案件75件,追偿生态修复资金 3890 万元;联合贵州松桃、重庆秀山建立三省市边区生态环境保护人大联合监督协同机制,“突出锰污染治理问题跨省联合监督机制”案例获首届全省人大监督好案例。目前,“锰三角”国省控断面锰平均浓度较 2020年下降85.7%,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55天,群众环境满意度97.6%。

探索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投入 40 余万元升级 12 个乡镇代表联络站,实现"花垣智慧人大"平台全覆盖,全年线上代表接待群众 1200 余人次、收集建议 536 条。创新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六前工作法”,印发《县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指导意见》,将代表力量精准嵌入基层治理链条,成功化解 18 起跨界纠纷,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 95%。建立湘渝黔边区“四联机制”,联合开展“锰三角”环境整治,推动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提升至100%。落实代表提出“跨省办学”建议,推动跨省共建湘黔友谊小学、12 所学校联合教研及跨省医保直接结算,惠及边区3.2万群众。在十八洞黄金茶产业链建立代表联络站,创新 “五站合一” 模式,推动茶叶“五统一”发展,实现出口“零突破”,茶农人均增收 3200 元,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助农直播 37 场,相关经验入选全省乡村振兴案例。

责编:李菁菁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