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5 20:05:22
陈其芳 李孝刚 李晨旭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几年来,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系统开展文化育人改革研究和试点。经过持续探索与实践,于2019年形成包含文化育人内容的《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方案》并全面实施。形成“文专融合、文创融汇、文职融通”湖湘红色文化引领铁路高职文化育人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实践证明,文化育人效果显著。湖南高铁职院累计培养铁路领域技能人才10万人,就业率年均达96%,获得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培养全国铁路优秀志愿者、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等杰出校友21人。创建全国党建“样板支部”3个,获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国家众创空间、首批“楚怡工匠计划”试点高校和“楚怡”双高校。
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芙蓉名师,主持国家教学标准、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等10余项。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等省级以上课题43项。学生获国省级技能竞赛奖1140项,获创新创业大赛奖300项。制定行业标准3个,推广应用到50所高职院校。
实施三大工程,构建文化育人新格局
党建领航工程。文化育人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建立“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责任体系。跨界组建“文化育人协同中心”,统筹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素质学院和企业资源力量,共同推进文专融合、文创融汇、文职融通。
全域融合工程。推动育人空间、时间、要素、数据全域融合,空间延伸至教室-实训室-宿舍-企业-云端;《学生文化素养成长档案》贯穿入学到毕业全周期;聘请技术专家、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兼职教师,整合多元文化资源,融入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环节;汇聚学生“四个课堂”全维度数据,形成“文化素养画像”。
改革创新工程。建立“校内轮训、企业践习、高校研修”师资培训体系。建立涵盖课堂表现、项目参与、创意成果等多维度增值评价体系,通过入学初测和毕业终测,比较“素养增值”情况。依托智慧校园数字化平台,生成素养画像与诊断报告,形成“监测-分析-反馈-优化”闭环。
打造四个课堂,拓展文化育人新方式
理论课堂。开发《湖湘红色铁路文化》《高铁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素养》等示范课程,设计延伸至实践、环境、网络课堂学习任务,系统输出“三融”知识。
实践课堂。建设铁路文化实践基地、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应用专业技能、体验职业要求,实现“三融”从知到行的升华。
环境课堂。建成“一湖两馆三广场四长廊”校园文化景观群,举办优秀校友风采展、创新创业成果展,让“三融”的元素可视、可感、可触,巩固和深化情感认同。
网络课堂。建成高铁数字博物馆和智慧文化育人在线平台,拓展文专、文创、文职学习时空。通过四个课堂联动,形成“讲授—体验—感悟—拓展”教学闭环。
深化三维融合,铸就文化育人新体系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科学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湖湘红色文化概论》《大学生职业素养》《铁路文创设计》等模块化课程72门,促进文化和专业能力深度融合。搭建链条式实践体系,建成国家众创空间、省级公共实训基地、“楚怡”工坊、省工程研究中心和“火车头工匠学院”等实践平台矩阵,形成文化创新实践育人闭环。采用OBE理论,实施“认知—融合—践行”贯通化培养体系。
构建链条式实践体系。体验链通过铁路遗址研学、高铁检修基地跟岗,深化文化认知。创新链组织文创产品设计、科技创新项目,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服务链开展春运暑运志愿服务、技术科普宣传,实现文化价值输出。
构建贯通化培养体系。学生大一通过文化基础模块和体验实践,实现文专融合的启蒙教育。大二通过专业融合模块和创新实践,促进文创融汇的能力内化;大三通过拓展提升模块和服务实践,完成文职融通的素养升华,实现文化育人全过程贯通。三大体系使文专融合有载体、文创融合有路径、文职融通有机制,形成灵活、开放、融通新型育人新模式。
责编:陈鸿飞
一审:唐曦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