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小春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5 18:46:08
编者按:
全面落实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是市州人大锚定职能、服务发展的行动指南,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湘西州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大抓落实为主基调,以全面落实“三会三文”精神为总抓手,推动精神在湘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即日起,湘西州人大常委会联合新湖南推出《县市人大践行“三会三文”进行时》系列报道。
文/糜小春
新时代浪潮奔涌,新征程使命在肩。今年以来,泸溪县人大常委会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三会三文”工作机制为主抓手,以“大抓落实、务求实效”为主基调,写好学习引领、保障赋能、机制创新、特色品牌“四篇文章”,实现思想、履职、工作、效能“四大转变”,交出了一份县乡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泸溪答卷”。
思想破冰领航向 写好“学习引领”文章
泸溪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作为人大工作的“先手棋”,推动全县人大系统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谋”的思想转变。
党组领学把稳“方向盘”,为思想铸魂。围绕“新时代人大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怎么办”这一核心命题,泸溪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创新推出“大讲堂+大调研+大培训”三维学习模式。截至目前,已组织集中学习6次、专题研讨4次、各类业务培训5次。常委会主要领导带头参加省州人大专题学习班,带着学习成果赴县委党校作专题辅导,将学习内容与泸溪实际相结合,为全县人大干部筑牢思想根基。
代表勤学夯实“基本功”,为履职赋能。为让“三会三文”精神学习覆盖每一位代表,泸溪县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将学习资料汇编成册,发放至全县950名四级人大代表手中,实现“人手一册、自学全覆盖”,学习资料的精准送达,彻底打通了理论学习的“最后一公里”,让代表履职方向更明、底气更足。
宣讲促学扩大“同心圆”,为工作聚势。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深入全县11个乡镇开展专题宣讲21场次,覆盖干部群众1500人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人大制度优势、宣讲履职要求,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更入人心。同时,编纂出版《根植人民》纪念专辑,在各级媒体刊物发表经验文章近40篇,以泸溪实践为全州人大工作添砖加瓦。
硬核保障强支撑 写好“保障赋能”文章
泸溪县人大常委会着力破解长期制约基层人大工作的瓶颈问题,打出保障“组合拳”,推动代表履职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党的领导提供“硬保障”,破解发展难题。泸溪县委始终把人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县委书记带头落实“四个一”要求,先后召开县委人大工作会议2次,听取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5次,专题研究解决编制、人员、经费等8个关键问题。县委还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人大工作“三纳入”和乡镇人大负责人不参与政府分工的要求,从制度层面破解“专职不专责”的困境。
队伍建设锻造“生力军”,提升履职能力。开展“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年”活动,构建“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常态化培训体系,邀请专家学者、资深人大干部授课,组织代表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如今,全县11个乡镇人大专职副主席11名、人大专干14名已全部配备到位,实现“有人干事、能干成事”。同时,常态化开展代表履职报告工作,164名州县乡三级代表公开报告履职情况,30名代表获评履职先进个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人大工作队伍逐渐成型。
经费保障筑牢“压舱石”,夯实工作基础。出台《泸溪县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专项安排150万元代表活动经费,确保代表履职“有钱办事”。今年以来,更是投入79万元升级预算联网监督中心,提质改造38个代表联络站,推动联络站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各乡镇人大工作经费全部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人大“无钱办事”的难题,为代表履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流程再造激活力 写好“机制创新”文章
泸溪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构建精准、闭环的工作机制,推动人大工作从“程序性”向“实效性”转变,让人大监督真正长出“牙齿”。
“责任清单”压实“责任链”,凝聚工作合力。县委印发《泸溪县人大工作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将工作任务细化为五个维度20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同时,探索人大监督与监察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组织监督组与县监委联合深入关键职能部门,合力开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监督。修订《泸溪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健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等机制,形成“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协同、县乡联动、闭环落实”的工作格局。
“指导清单”树立“标准尺”,规范基层工作。建立常委会领导固定联系乡镇“四个一”机制,确保基层人大工作“不跑偏、不走样”。在全州首编《乡镇人大工作指南》,提出六个维度、92项具体事项”工作标准,让乡镇人大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创新推行乡镇人大“月例会”制度,指导各乡镇人大建立“两规则四办法”,开展“六好一融入”工作,推动基层人大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此外,推广武溪镇“代表联络站+民主实践站+立法联系点”三站合一模式,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武溪样板”,让基层民主实践更生动、更具体。
“问题清单”啃下“硬骨头”,提升监督实效。聚焦预算执行、法治政府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组织人大代表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形成问题清单,建立“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跟踪问效”闭环机制。探索法治政府建设“1+25+5+1+1”监督模式,建立“社会测评+会议测评+表态发言+提醒谈话+跟踪监督”刚性约束机制,助力泸溪县成功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在“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中,推动解决法治“护安”问题164个、法治“护企”问题17个、法治“护绿”问题15个、法治“护农”问题26个,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基层创新挖潜力 写好“特色品牌”文章
泸溪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乡镇人大结合实际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工作效能从“点上探索”向“面上开花”转变,让人大工作更具活力、更有温度。
民生实事守护“朝夕美好”,彰显为民初心。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关切,探索“人大代表+民生实事”工作机制,构建“县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主责、乡镇落实、村组负责”的五级责任体系,建立覆盖全县所有村组的四级关爱服务网。用人大之力擦亮基层治理的民生底色。
履职阵地拓展“民主场景”,畅通民意渠道。全面落实县级领导联系3名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2名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深化“双联+院坝会”“双联+田间地头”等基层治理机制,让代表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半年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活动154场,联系代表470余人次、群众1350余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39个。高标准建成武溪镇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推动代表联络站向景区、园区、产业链延伸,实现代表“云进站”。在泸溪“村舟”赛期间,武溪镇人大将代表联络站“搬”到比赛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1起、收集立法建议10余条;白羊溪乡和武溪、合水两镇人大创新推出“随手拍”履职模式,代表通过手机拍摄上传“断桥”“水管破裂”“井盖隐患”等民生“微小事”,推动相关部门及时整改,获群众广泛好评。
基层实践铸就“一乡一品”,打造泸溪样板。鼓励各乡镇人大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一乡一品、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达岚镇聚焦“代表议案建议高质量提出、高质量办理”,创新“预审协商”机制,推动今年代表议案建议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洗溪镇创新“三进三促”活动,组织代表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46起,化解成功率达97%;君济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一架构三融合”工作法,累计收集立法意见建议200余条,5条建议被立法机关采纳。如今,“武溪样板”“达岚实践”“君济方案”等一系列鲜活样本,已汇聚成具有泸溪特色的人大工作品牌。
站在新的起点上,泸溪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以“三会三文”为抓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书写县乡人大工作新篇章,为泸溪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
责编:李菁菁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