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出方寸之美 常宁“口袋公园”点亮城市“幸福角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5 16:59:2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怡然

秋意渐浓,常宁市东宜社区王家的“口袋公园里,三五成群的居民漫步平坦整洁的广场,老人在休闲椅上下棋话家常。这处去年落成的700平方米居民休闲地,是常宁打造的首个“口袋公园”,为这一实践提供了鲜活样本。

今年以来,常宁市以城市微革命、幸福家门口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新建的5“口袋公园”预计于今年11月全部投入使用。这些“口袋公园”不仅是城市绿化的微细胞,更是城市温度与治理智慧的生动体现。

见缝插绿,盘活城市边角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边角地、闲置地、废弃地等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何让这些被忽略的空间焕发新生?常宁市紧扣城市建设与民生需求,巧妙盘活城市边角,为市民打造贴近生活的绿化活动场地。

夏联村“口袋公园”是这一理念的典型实践。该村地处城郊,是典型的安置聚居区,人口过万,却因历史规划问题长期缺乏公共绿地和活动空间。如今,曾经的荒芜之地,在政府的推动与居民的期盼中,即将迎来新变化。

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夏联村“口袋公园”于9月中旬开始施工,计划花海为主题,打造一个集观赏、休闲、社交于一体的社区公园。建成后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周边人居环境,也可以为市民提供周末假期打卡放松的好去处。

公园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附近居民的积极响应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即将打造成公园我们出门就能赏花散步,心里特别期待

南塘街“口袋公园”提质升级

在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常宁坚持一园一策,依据地块特征、周边人群结构和功能需求,量身定制设计方案。这种小而精、精而美的更新模式,让每一处“口袋公园”都成为有温度的城市微空间。

荒地变身便民空间,细节中流淌城市温度

对常宁而言,“口袋公园”的意义远不止于添绿,更在于将荒地转化为充满人文关怀的便民场所,让城市治理的温情在细微处流淌。

位于南一环的“口袋公园”施工现场一片繁忙,预计10月中旬完工。这片1300平方米的土地曾长期被建筑垃圾占据,周边新建小区密集,却一直缺少公共活动场地。建成后,这里不仅绿意盎然,还将配套建设环卫工人休息站、公厕等便民设施。

南一环“口袋公园”施工现场

“口袋公园”建设中,常宁始终聚焦核心需求,注重功能与人文融合,让公园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城的温馨纽带。打造社区口袋公园,既要考虑居民需求,也要照顾到为社区服务的劳动者。南水村党总支书记刘文成表示。这些看似微小的设计,恰恰体现了城市对劳动者和市民的尊重与关怀。

“口袋公园”虽小,却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毛细血管”,是民生幸福的“微缩景观”。随着更多边角地、闲置地被激活,常宁的城市底色正愈发绿意葱茏,市民的生活体验也将愈加便捷、舒适和温暖。

责编:周怡然

一审:周怡然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