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家书|彭林初:为国出力,为祖国求自由

虢灿   三湘都市报   2025-09-25 16:17:21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虢灿 整理 视频 何佳洁 项炜

战火中等到盼了两年的家书,得知兄长阵亡的噩耗,他在炮火纷飞中提笔写下宽慰母亲的回信,自己最终也埋骨他乡,牺牲在抗日战场。1939年6月15日,彭林初在山西留下了这封家书,与很多为国牺牲的湖湘儿女一样,最终没能留下牺牲的具体时间地点,只有家书穿越烽火,让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彭林初是湖南慈利人,1934年参加红军,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随部队在河北、山西之间辗转作战,两年没有得到家中消息。在这两年中,彭林初无时无刻不想念自己的母亲。而家中的母亲同样对在外作战的儿子牵肠挂肚。

在山西临县参加部队整训时,彭林初终于收到了久违的家信,内容却如晴天霹雳——他的哥哥在战斗中阵亡。得知噩耗的彭林初提笔写下了给母亲的回信,“叙到哥哥之事,为国出力,为祖国求自由,尽忠卫国保民,此事是大的事业。国难之际,最光荣的牺牲很有价值。哥哥身体性命牺牲,但他的雄壮之勇气还是存在着。”

信中,他还不忘叮嘱家人,把侄儿教育成材,来日替父报仇雪恨。将兄长的遗志、自己的信仰,化作了对后辈的期许,让“为国尽忠”的精神,在血脉与信念中延续。

写完这封信,彭林初继续投身抗日战争,最终也如兄长一般,把生命永远留在了战场上,甚至无人知晓他牺牲的具体时间与地点,那片他曾守护过的土地,默默铭记着无数湖湘儿女的忠魂。

家书原文:

彭林初致母书(1939年6月15日)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安:

叩别慈颜,今为身体很安,儿自从芦(卢)沟桥事变以来,有二年之久未收到大人之函。此二年之内,未有□(文字不详)无时不想念,天天悠(忧)愁不乐。

自民国廿六年□□□(文字不详)到山西直接与敌作肉膊(搏)的战争,不久之后又赴□□(文字不详)经半年之久,又赴河北经山西到河北冀中区,经半年之久又回到晋察冀边区之地,概有个短期间训练以至抗战,就未久扎一地,难已(以)得到大人并兄侄之回函。现今倾接到大人的来函,知悉家况一切情形很是悲痛,前寄之信并无一文钱。

叙到哥哥之事,为国出力,为祖国求自由,尽忠卫国保民,此事是大的事业。国难之际,最光荣的牺牲很有价值。哥哥尸(身)体姓(性)命牺牲,但他的熊(雄)壮之勇气还是存在着。

母亲大人、杨初兄把侄儿要很好的看待,不可分出比(彼)此,要把侄教成忠诚贵重的人材,勿入下流,赌吸烟懒惰亦禁,要替他父亲复仇。

图片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重读抗战家书》。

记者手记:家书纸短,家国情长

14年浴血抗战,山河破碎之际,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屈不挠,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捍卫民族尊严,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付出鲜血和生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今天,我们仍能从一封封穿越烽火的家书中,触摸到硝烟弥漫岁月里的铁血与柔情。然而更有千千万万的英雄,未曾留下只言片语,甚至姓名也湮没于时光之中。

历史从未忘记他们,青山处处埋忠骨,每一寸山河记得他们的温度,湖湘儿女们以赤子之心照亮了民族最黑暗的时刻,这份用热血写就的忠诚,永远映照着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

在这些家书中,有左权将军“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伟大的……”的热血忠诚;有袁国平“愿以最后一滴血贡献于国家民族”的坚定信念;有长空中陈锡纯“誓为祖国的尊严而战,为民族的生存而战”;有曹克人“我愿誓死抗日到底”的铮铮誓言。这些铁血英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是思念女儿的父亲、牵挂妻子的丈夫、惦记父母的子女,却在国难当头选择慨然奔赴前线,血溅沙场。他们把对家人的爱化作保家卫国、民族解放的大爱。

一封封穿越烽火的家书,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英雄从不是天生无畏,而是在悲痛中选择坚强,在牵挂中选择担当,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时救民于水火,而这些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数十载过去,纸页泛黄,字迹却依旧滚烫。字里行间时刻提醒着我们,今日的和平是无数先辈艰辛抗战,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更要接过他们留下的精神火炬,坚定理想信念,挺膺担当。

责编:孙燕飞

一审: 虢灿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