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举涛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3 17:57:30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彭举涛
秋日的清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城高架桥下,新开张的临时便民自由市场已是人头攒动。水果区、农副产品区、干果小吃区、便民服务区划分井然,摊主们热情招呼,居民们悠闲选购,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清香和特色小吃的诱人香气,一派热闹而有序的市井烟火图景。
然而,就在一个多月前,这番热闹却曾是困扰当地居民和城市管理者的“堵点”与“痛点”——它密集地分布在车来人往的高架桥桥面上。
过去一段时间,这座高架桥形成了规模不小的马路市场,卖菜、卖水果、卖小吃等摊贩聚集,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周边居民,但带来的桥面拥堵、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市民反映强烈的焦点。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如何既保障摊贩生计、方便市民生活,又根治桥面乱象、还路于民、维护城市形象,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与担当。
保靖县城管执法局没有简单地一禁了之、一赶了事,而是深入一线调研,倾听多方诉求,寻求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良方。
“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和征求摊贩、居民意见,我们发现高架桥下有一片约880平方米的闲置空地。这让我们眼前一亮,‘堵’不如‘疏’,为何不把桥上的‘无序’引导到桥下的‘有序’中来?”保靖县城管执法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一个整洁规范的临时便民市场顺利建成。该区域共设置47个固定摊位和56个临时摊位,固定摊位保障长期经营者,临时摊位则为进城销售自产农产品的农户提供了便利。
市场建好,更要管好。为确保新市场健康可持续运行,保靖县城管执法局明确了其“疏导性、公益性、临时性”的定位,并配套了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严格划定经营范围,杜绝超区域、超品类经营;合理限定经营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制定并公示卫生标准,严格落实“摊前整洁、收摊清理”,引导摊主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安排城管队员每日巡查,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服务员,现场协调纠纷、解决问题,营造安全、放心的经营消费环境。
此举并非保靖县城管执法局首次展现“服务型管理”的理念。近年来,该局在规范城市秩序的同时,始终关注民生需求,积极探索柔性执法与精准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例如,此前曾在特定区域和时段试点设立临时疏导点,帮助部分流动摊贩规范经营。此次高架桥下便民市场的成功建设,是其将前期经验系统化、规模化的一次成功实践,体现了城市管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引导、从单一执法向多元共治的深刻转变。
如今,走上高架桥,路面宽阔整洁,交通顺畅无阻,昔日的拥堵与杂乱已成为历史。
桥下的新市场里,摊贩们安心经营,居民们便利采购。
“以前在桥上,日晒雨淋不说,还总担心影响交通、摊位不稳。现在好了,有了固定摊位,像有了个‘家’,刮风下雨都不怕,生意也更稳定了!”一位水果摊主陈女士高兴地说。
居民李大爷也连连称赞:“现在买菜出小区就到,品种多还新鲜,关键是桥上车通了,心里也畅快了!这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小市场,大民生。保靖县城管执法局通过巧用城市“边角料”空间,成功地将一个城市管理难题转化为一项惠民便民的暖心工程,实现了摊贩安心经营、居民方便生活、市容整洁有序、交通顺畅安全的“多赢”局面。
保靖县这一“桥下开花”的探索,不仅为破解类似城市管理共性难题提供了“保靖经验”,更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让城市在精细化治理中更具温度与活力。
责编:李孟河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