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低保提标暖意足 筑牢困难群众“温暖防线”

  新湘潭客户端   2025-09-23 14:56:4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吴珊 易迎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周跃雄家的茶几上。一本低保存折静静躺在那里,最新一月的到账金额又比往年多了几十元。在这个简朴而整洁的家中,低保金的提高意味着可以多买几盒药,或者多吃几顿肉。

周跃雄一家三口均罹患重病,夫妻年迈多病,儿子因脑出血偏瘫。药品盒堆在茶几一角,每月药费支出巨大。“现在物价涨了,好在低保也跟着涨了,政府真的想到了我们的难处。”周跃雄一家已享受低保政策20年,2025年,该家庭每月领取的低保金提高至2220元,比去年又增加了120元。

政策落地

保障标准全面升级

2025年初,湘潭市政府审议通过《2025年调整全市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方案》,多项民生保障标准同步提升。新标准自1月1日起执行: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700元提高至740元,农村低保标准也稳步增长。湘乡市、湘潭县的农村低保标准由每月460元提高至485元。残疾人两项补贴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100元。

孤儿保障水平也显著提升: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由每月1150元提高至1200元,集中供养孤儿由每月1600元提高至170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参照同等标准予以保障。

为确保困难群众尽早受益,民政部门提前完成资金测算并优化拨付流程,通过财政“一卡通”系统实现精准发放。截至4月下旬,全市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等提标资金已全部足额发放到位,比原计划提前完成,惠及近10万名困难群众。

扩面+“放管服”

温度效率双提升

湘潭市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依托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大数据动态监测,推动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2025年1月至9月,全市累计核对新申请社会救助对象23209人,检出1806人因银行存款超标不符合条件,检出率为7.78%,确保公共救助资源精准投放。

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和线索排查,市级下发千余条疑似困难人员信息,新纳入低保、特困等救助范围300余人。同时,依托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网络,社区工作人员、社工和志愿者持续开展“进网格、访民情、送政策”上门服务,实现从“被动申请”到“主动发现”,及时将困难群众纳入保障体系,坚决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此外,湘潭市民政部门积极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将低保、特困、小额临时救助的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推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将审批时限压缩到20个工作日以内。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实施“先行救助”,有效消除救助盲区和“悬崖效应”。

在提升救助效率的同时,湘潭创新推出“资金+物资+服务”多维救助模式,为不同家庭定制“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全市41万名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通过政社联动构建更有温度的社会救助网络。

守护希望

照亮每一个困境家庭

在雨湖区钢城公寓,叶华思因颅底凹陷症失去劳动能力,与母亲相依为命。“有时候也会难过,为什么偏偏是我?”她轻声说,“但生活还要继续,感谢还有低保这份保障。”母亲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每一笔低保金都是她们抵御风雨的重要支撑。

为让政策关怀融入日常,社区低保专员定期上门为他们办理年审、送去慰问,并提醒注意用水用电安全。对叶华思等有特殊困难的群体,社区还积极链接资源,帮助寻找居家就业机会,助其重拾生活希望。

尽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湘潭仍面临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服务类供给不够、信息平台有待整合等挑战。下一步,湘潭将持续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慈善资源参与,拓展“物质+服务”综合救助内涵。

通过智慧救助建设和政策迭代,湘潭正努力实现从“人人有保障”到“人人有发展”的跨越,助力困难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温暖前行。

“有政府在,我们就有底气。”周跃雄说,尽管生活依然艰难,但有了这些帮扶,感觉日子有了盼头。

责编:胡孟婷

一审:胡孟婷

二审:蒋睿

三审:白培生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