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3 13:00:54
徐虹雨(左)徐莞清(右)
作者简介:
徐虹雨,常德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毛泽东文学院学员。她已出版书籍6本,3本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2本获得全市原创文艺奖。报告文学书籍《军歌嘹亮》入选2019年度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创作项目、湖南省作协深入生活创作项目。
《名城之恋》2012年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获得常德市原创文艺奖。
音频朗读者简介:
徐莞清,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文化和旅游部朗诵考级、少儿播音主持考级高级教师、湖南文理学院语言艺术中心艺术指导,曾获央广第五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总决赛配音组优秀奖,喜马拉雅A+优质主播,喜播教育官方点评官,有声书代表作《东京八平米》《痛快的日子》等。
夹山 :
闯王安知茶禅一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位于石门县的夹山,虽没有壁立千仞的雄姿,没有翠峦叠嶂的曼妙,却依然挡不住人们聚焦的目光,成为中外佛学界、史学界关注的高光点。夹山,是禅宗追寻的圣地, 是“禅茶一味”的源头,是日本茶道最初的那一缕清香,也极有可能是悲情英雄——闯王李自成的归隐之地、长眠之处。无论是夹山祖师善会悟出的“禅茶一味”,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写的“禅门第一书”——《碧岩录》, 还是兵败九宫山的李闯王归隐之谜,无论是可道不可道的茶禅,还是似幻亦真的历史谜团,都构成了夹山的独特魅力。
走进夹山,穿翠林云海,拾石阶而上,转九曲回廊,听寺庙晨钟暮鼓,令人心生禅意。夹山之所以成为禅茶文化的源头,与其空灵、幽僻、性灵紧密相关。
梦回唐朝,善会和尚从师于华亭船子,道行圆满后欲寻归宿,师父指点迷津,送了两句偈语:“猿抱子归青樟岭,鸟衔花落碧岩泉。”870年仲春,善会云游至夹山,见林丰水秀,白猿抱子戏于青樟间,飞鸟衔花投于碧泉里,正是师父偈语中的境界,于是,善会落尘生根,留在夹山开山建寺。
斯时,夹山产牛抵茶,山门前有一汪灵泉——碧岩泉,用碧岩泉水煮出的牛抵茶芳香宜人。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夹山的牛抵茶,就给了善会参禅的灵感,在“茶”意中参“禅”。遥想当年,大师置身莽莽苍苍,身处林海云涛,品一口碧岩泉水冲泡的牛抵茶,翻两页佛家经卷,心中定会生出清净、虚寂的佛国胜景。
在禅茶的意境里,日子就如同手边的经书一页页地翻过,转瞬间便翻到了北宋。被宋徽宗、高宗两代皇帝赐封法号的圆悟克勤也云游至夹山,山中幽幽的茶香留住了大师云游的脚步。开山始祖善会开创的“禅茶一味”让圆悟克勤顿悟,圆悟品茗悟道、饮茶参禅,夜伴青灯、舒展黄卷,不时将茶饮余兴诉诸笔端,最终撰成《碧岩录》。《碧岩录》为后世禅宗弟子的必诵之书,是现代日本禅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更是国际禅学界“碧岩禅”研究学派的精神柱石。
15世纪初,一盏将禅、茶融为一体的精神热饮随同圆悟克勤的墨宝“禅茶一味”漂洋过海,传到日本一休大师手中,一休又传给了其爱弟珠光师傅。珠光将墨宝悬挂于自家茶室,终日常怀禅意,面壁而思,在“禅茶一味”中悟出了“佛法存于茶汤”之理。珠光被后世尊为日本茶道开山鼻祖。
诵佛经、品禅茶,佛家弟子们在袅袅升腾的茶香里,在声声木鱼的脆响中,洗涤凡心。如果,当年闯王李自成兵败九宫山归隐夹山是真,那夹山的禅茶一定平复了闯王功亏一篑、令人扼腕的英雄叹息。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他勇猛而有胆略,自起兵后,喊出“均田免粮”口号,广纳民心。1644年1月他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1644年3月,他率兵百万攻破紫禁城,崇祯皇帝“自去冠冕,以发覆面”自缢景山,276年的大明王朝灰飞烟灭。“大顺”一路激战,一路坎坷,并没有如名字那样大吉大顺,更无法永远昌盛,李自成从万众簇拥的君王圣坛瞬间跌回草莽。起义军攻破京城后,士卒抢掠、臣将骄奢,大失民心,李自成更是掳走明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使得吴三桂大怒降清,放清兵入关,助外敌定鼎中原。李自成先是败归西安,不久经蓝田、商州走武关,败武昌、再败江西,直至1645年神秘消失。
《明史》的结论是“自成已死,尸朽莫辨”,说他战死于湖北通城九宫山,但无法弄清他殉难经过。起义兵败后,闯王究竟魂归何处,几百年来莫衷一是,有自缢说、战死说、夹山寺禅隐说、青城归隐说等,历史疑云更显扑朔迷离。
李自成归隐石门夹山、在夹山寺削发为僧、名奉天玉大和尚,随着多年考证和考古发现,这一说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在夹山一带发现了刻着“敕印”二字的石龟、“奉天玉诏”铜牌等文物。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起义过程中,曾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与奉天法号相合。“敕印”、“奉天玉诏”铜牌均属皇帝专用,暗合李自成大顺皇帝的身份。奉天玉大和尚在自己的遗作《梅花百韵》诗集中,也多以帝王自称。另外,奉天玉墓葬体现了陕北葬俗,而李自成正是陕北米脂县人。在距离夹山不远的慈利县广福桥、四十八寨等地,相传便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联明抗清的秘密根据地。在四十八寨,清代时期具有庙宇近百座,绝大多数供奉的都是无名武将,当地人称供奉的其实便是秘藏于此处不战而终的大顺军勇士。此外当地人将矛和梭镖称为“皇上卫”,而李自成族人300多年以来便一直如此称呼它们。是无意的巧合,或就是历史的吻合,不得而知。
如果李自成兵败九宫山后隐于夹山,那湖北九宫山“尸朽莫辨” 者又是何人?也许是关键时刻,跟随闯王的壮士做了最为悲壮的抉择,换上领袖带血的战袍,为李自成杀出一条生路,让其带一小队亲信人马突出重围……豪杰含笑倒下,鲜血染红山冈。风萧萧,九宫山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在史册中,“李自成”消失了,但是他或许正以另外一个名字——“奉天玉大和尚”的身份,在庙宇里潜伏32年,并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圆寂于此。1993年10月28日,全国李自成学术研讨会在常德石门召开,会上肯定李自成兵败禅隐夹山寺之说。
隐于“禅茶一味”的夹山,在参禅之际,“奉天玉”和僧侣们一道采茶、制茶、品茶、参茶。他手中的那盏热茶,也定加入了屡屡禅意。却不知,端起一盏小巧、温润禅茶的时候,庆功酒的刚烈可曾在唇际飘出;敲击木鱼的时候,“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震耳的声响,是否曾在木鱼声里跃出;翻阅经书的时候,马蹄声声,锣鼓阵阵,旌旗飘飘,英雄豪情飞扬,那些画面可曾在他指尖的经书间跳跃。
奋起于草莽的他,毕竟多了一份闯荡江湖的豪迈,却少了一份胸怀天下的仁慈。他一路冲杀而去,手上沾着的不仅仅有破落王朝的腐肉,也有无辜百姓的鲜血。如果他真能坐拥天下,对于百姓而言,也许又是一场新的灾难。他归隐深山,也许是忍者的无奈,也许是智者的策略。不管如何,幸而在他归隐的32年间,民心思安,反清已无力回天。纵使曾为大清股肱之臣的吴三桂最后还是反了朝政,自称周王,但在明、清两朝的史册中均烙下千古骂名。秀手搅动历史风云的陈圆圆最后则是斩断俗缘,日坐蒲团,以终余年。这或许也更加促使李自成真正开悟佛法。那些骚动的厌恨慢慢平息,那些在暗夜里隐隐而生揭竿再去的想法也渐渐沉寂,杯中的清茶和着种种往事,徐徐下咽。三十年的光阴荏苒,“禅茶一味” 的袅袅升腾,奉天玉心中最终还是祭起一份看破、一份悲悯。
如今,夹山“禅茶一 味”的一缕清香,仍留在青山碧水间,留在南方温润的气息里,在凡夫俗子的心中,如佛手轻抚漾起丝丝禅意。
责编:马曼雅
一审:马曼雅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