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9-23 11:34:38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亚玲)“向老师,您看!这是我们公司新研发的农产品包装设计,多亏您当年教我们把专业用到乡土里!”前不久,保靖县职业中专学校教师向琴的微信收到一条消息,附带的照片里,毕业生小张正举着设计图笑得灿烂。这样的问候,是向琴十年职教生涯里最珍贵的“礼物”——自2016年扎根这所学校起,她就像一位细心的琢玉人,用爱与耐心,将一颗颗“未经打磨的璞玉”打磨得愈发闪亮。
2012年,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向琴初登讲台;2016年,她来到保靖县职业中专学校,从此与职教学生结下不解之缘。“很多人觉得职教学生‘难管’,但在我眼里,他们只是需要更多关注的孩子,是等待被发现光芒的璞玉。”第一次班主任会上,向琴的话就给同事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她接下来的十年,都在践行这份承诺。
寒冬的一个深夜,学生宿舍突然传来争执声。睡梦中的向琴接到电话,顾不上披厚外套就一路小跑赶往宿舍。灯光下,她一边耐心调解矛盾,一边留意到角落里小璇红着眼眶、沉默不语。“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她轻轻拉过小璇的手,从学习压力聊到家庭琐事,直到她终于敞开心扉,吐露藏在心底的心理困扰。那一夜,向琴陪着小璇坐在宿舍走廊,直到解开心结,临走时她拍着小璇的肩说:“别怕,在学校,老师就是你的依靠。”
“老师,数学题我总是做了又错,是不是我太笨了?”学生小忠拿着错题本向向琴求助,眼神里满是沮丧。看着学生们偏科严重的情况,向琴悄悄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为每个学生定制“学习锦囊”——给数学薄弱生整理错题集,标注每道题的解题思路;给作文困难户准备素材本,收录乡土故事和行业案例;每一本锦囊的扉页上,都贴着她手写的鼓励便签:“相信自己,你比想象中更强大!”渐渐地,课间追着问问题的学生多了,作业本上的红勾也多了,学生小丞捧着进步的试卷说:“向老师的锦囊,不是本子,是让我们敢相信自己的勇气。”
在2023级数控1班,得知班里不少学生因家庭条件买不起课外书,向琴自掏腰包,从网上和书店搜罗职业技能、乡土文化类书籍,在教室角落建起“阅读角”;每次月考前夕,她又悄悄设立“进步奖学金”,用自己的工资买笔记本、钢笔当奖品。“向老师垫付的不是钱,是盼我们成才的心。”有学生领到奖品时红了眼眶,这句话后来成了班里流传最广的话。
课间十分钟,向琴的课桌总能围满学生——她把几张课桌拼在一起,备上饼干、糖果,打造了一个“心灵树洞”。在这里,学生们会聊青春期的懵懂烦恼,会说家庭里的小矛盾,向琴不只是倾听,更会帮他们分析问题、找到方向。“向老师不像老师,更像知心姐姐。”2023级民舞3班毕业生小李记得,自己曾因和父母吵架想退学,是在“心灵树洞”里,向琴陪她聊了好几周,还帮她和父母沟通,“现在我能和爸妈好好说话,还考上了大专,都是她的功劳。”
2019年,向琴开始协助学校管理女生工作,她特意准备了“青春期手册”,给女生们讲生理健康知识,陪有心理波动的女生散步谈心;2021年主抓校团委工作后,她又以“红色职教”为主线,组织“新时代·好青年”团课、学雷锋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助农直播等活动。“职业教育不仅要教技术,更要育灵魂。”向琴常对学生说,“你们的技能,要能帮到家乡、帮到更多人,才更有价值。”
在2017级毕业晚会上,民舞1班的学生们悄悄制作了一部三分钟的回忆视频:镜头里,有向琴深夜查寝的背影,有她课后补课的侧影,有运动会上她为学生呐喊的瞬间。“向老师,我们终于成了您骄傲的样子!”视频结束时,学生们围上来拥抱她,哭着说出这句话。家长们也纷纷发来消息:“孩子以前自卑厌学,现在阳光自信、学有所长,感谢向老师用爱唤醒了他们。”
十年耕耘,向琴先后荣获县级“优秀教师”“优秀团干部”“优秀党员”等称号,但她总说:“最珍贵的荣誉不是证书,是学生毕业后的一句问候,是他们比赛获奖时的一个拥抱,是他们成长中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瞬间。”
如今,向琴依然坚守在职教一线,每天早出晚归,陪学生上课、练技能,帮他们规划未来。“教育是春风化雨的坚守,是静待花开的耐心。”她说,只要学生们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她愿意一直做那个在职教园地里,默默守护、静静等待的“琢玉人”。
责编:曾玺凡
一审:曾玺凡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