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红了山丹丹

文/陈千中 图/唐亚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3 07:43:22

又至九月三秋季,石门更是一番渐次染红的景象。山山岭岭之间,橘树成林,绿叶扶疏,枝头累累,皆是泛红的橘子。远望去,翠嶂丹实,参差错落,宛如无数初点的小红灯笼悬于碧玉屏风之上,煞是喜人。

橘子初时本是青涩,藏在叶底,不声不响地吸取天地精华。待到秋风起,便渐渐转了颜色,先是一抹羞红爬上脸颊,继而整个都透出红光来,压得枝条弯了腰,映得山坡变了色。乡亲们从树下走过,仰面观之,眉眼间便溢出满意的笑容。

秀坪是石门柑橘的主产地。此处的大分4号蜜橘,算得是橘中的急先锋,每每最先成熟,最早上市。中秋之前,各地客商便如候鸟般云集于此,汽车排成长龙,人声杂着橘香,在山水间荡漾开来。那些柑橘大户,早已将外地客商引来,挂牌收购,议价过秤,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开辟了省内外的销路,石门的橘子不但走遍湖南,更远销他省乃至国外,声名远扬了。

今年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电商与网红大咖们,比往年更早地来到皇姑山的柑橘亭里。他们摆开直播设备,手机一架,便对着初红的橘园,滔滔不绝地说将起来。有的站在橘树下,现摘现吃,汁水淋漓地夸赞其味;有的穿梭于林间,将果农采摘的情景摄入镜头;更有的攀上高坡,将万亩橘园的壮阔景象尽收屏幕之中。订单便如雪片般飞来,每日不下万斤。老农们初时还诧异:这般说说笑笑,便能卖出橘子?后来见得实效,也就信了,还伸出大拇指赞扬。

永兴街道汉阳山的唐大伯,是个地道的橘农。他种橘子的手段,在四里八乡出了名。唐家三代人,皆以橘树为伴,20亩橘园,便是全家的命根子。唐大伯常道:“这橘树啊,你待它好,它便待你好。”他一年到头,多半光阴是在橘园中度过的。修枝、施肥、除虫、灌溉,无一不是亲力亲为。那双手,粗粝如橘树皮,却灵活得很,一掐一捻,便知果子生熟。

去年,唐大伯家两个孙子同时考上大学,喜讯传来,全家高兴。有橘子收入,学费早有准备。橘子也争气,年年收成好,价格也俏,唐大伯竟将两个大学生的费用全数包揽下来。每谈及此,他的眼睛便眯成两条缝,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许多,仿佛每条皱纹里都藏着橘子的甜味。

每年九月,橘子开始转红,橘农们便全家一齐上阵。儿孙们从城里赶回,媳妇女儿也都来帮忙。园中笑语声声,剪刀嚓嚓。一筐筐橘子从树下抬出,金光灿灿,映得人面俱橙。挑选、分级、包装、装车,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老人也不肯闲坐,时而指点年轻人采摘技巧,时而亲自操刀包装。他们常说:“橘子红了,咱老百姓的日子也红了。”这话说得朴实,却道出了万千橘农的心声。

橘子红了,忙碌的又何止是橘农和橘商?当地政府的干部、社区党员、农技指导员,也都下了乡,上了山。他们随着橘农在园中转悠,现场指导采摘包装的技术,又带着电商人员,帮助橘农在田间地头直播宣传。干部们不尚空谈,挽起袖子便加入劳动的人群中,一边干活一边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这般景象,已经屡见不鲜了。

昨天下班回乡下,就见一位年轻的技术员,蹲在橘树下与老农比画着讲解什么,老农频频点头,脸上的皱纹里满是信服。又见几个身着红马甲的社区党员帮橘农将箱子搬上车,汗流浃背而不自知。还有一名干部拿着手机,帮老人核对订单信息,细心之至。村里的陈大妈激动地说:“橘子红了,不仅红了橘园,更红了咱橘农的心,红了咱幸福的好日子。”这话语中的“红”字,用得极妙,既是实指橘子的颜色,又是隐喻生活的红火。

夕阳西下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橘园中尚有忙碌的人影,运橘汽车的喇叭声偶尔划破橘乡的宁静。电商们的直播仍在继续,手机屏幕的微光已经开始在暮色中闪烁。

山风拂过,带来阵阵橘香,甜中带酸,清新醒神。我想,这橘子之所以红得可爱,不独因为阳光雨露的滋养,更因为浸润了人的汗水、寄托了人的希望。那一棵棵橘树,见证了石门人数十年的奋斗,从荒山到果园,从贫困到富裕,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

橘子红了山丹丹。红得热烈,红得奔放。红的是中国大地,红的是丰收喜悦。

暮色渐浓,橘乡的路灯次第亮起,犹如撒落在山间的星星。我想:明天的太阳升起时,这里的橘子又该红上几分,而人们的日子,也必将随着这橘子的红色,越发红火起来。

橘子红了山丹丹。橘香弥漫处,尽是烟火气,最抚橘农心。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