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分享|“吃货”苏轼的有味清欢

  大众卫生报   2025-09-22 08:31:33

本报读者 胡寰子

在很多人眼中,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派词人。但在我看来,他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自嘲“祸从口出”,却又写下“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明明是自讽,话语间却满是对美食的眷恋。初到黄州,他便被长江的鲜鱼、山间的竹笋吸引,食欲已被激起。

竹笋脆嫩清甜,苏轼尤为喜爱。他在《于潜僧绿筠轩》写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一语道出他的饮食哲学:笋与肉,缺一不可。

鱼肉也是古人心头好。苏轼借张季鹰辞官回乡只为“莼羹鲈脍”的故事,感叹美味能勾起最深的乡愁。

而说到肉,就不得不提“东坡肉”。在黄州,因猪肉便宜,他自创此菜,还写下《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他毫不在意他人眼光,早晨煮两碗,大快朵颐,自得其乐。

豆腐也得他偏爱。质地细腻,清香可口,他写“煮豆作乳脂为酥”,把豆子制成如乳酪般的佳肴,酥香四溢。

海鲜更让他心驰神往。“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金黄蟹黄配雪白蟹肉,再佐美酒,尽显畅快。他不再是大诗人,而只是一个沉醉于滋味的食客。

尝遍珍馐之后,再来一碗豆粥,最能抚慰人心。他诗中写道:“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粳米加红豆,慢火熬煮,清淡中自有绵长滋味。

被贬岭南后,他又爱上了热带水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仕途坎坷,却因荔枝杨梅而化苦为甘,把流放地唱成了果香满溢的人间乐园。

有人说,爱美食的人更懂生活。苏轼一生多舛,却因食物而常怀欢愉,还留下“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饼”等经典美食。食物在他笔下,不只是口腹享受,更是心灵慰藉。

小小一碗豆粥,一盘螃蟹,他都能赋诗寄情。或许正因这种烟火之乐,才让他在坎坷中依旧豁达。愿我们也能如苏轼般,从日常一食中,品出生活的诗意与欢喜。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