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腿”又丑又痛?微创技术帮你轻松摆脱

  大众卫生报   2025-09-20 10:25:49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0日讯(通讯员 鄢婷 肖会玲)腿上青筋鼓得像蚯蚓,站久了又胀又疼,夜间麻木、痉挛,溃疡还总不好……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群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发病率达20%至23%,且随年龄增长不断升高,长期站立、久坐、吸烟等都是高危因素,甚至还会引发难愈合的“老烂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78岁的唐奶奶,年轻时曾从事吊车驾驶工作20余年。10多年前,她发现双下肢出现静脉曲张,但因初期并无明显不适,未予重视。半年前起,她突然感到双下肢行走时疼痛,夜间还伴随左下肢麻木、抽筋等症状。为寻求系统治疗,唐奶奶前往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乳甲、外周血管外科就诊。

“患者腿部皮肤出现色素沉着、变硬,有的地方还伴有溃烂,且夜间频繁发生痉挛,已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肝胆、乳甲、外周血管外科副主任颜向阳介绍,患者还有严重的高血压和冠心病,夜间痉挛频发进一步导致睡眠严重不足,致使血压极不稳定。

为尽快解决患者病痛,颜向阳组织心血管内科、超声科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决定为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左下肢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曲张静脉泡沫硬化术。

“射频消融静脉闭合术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将导管导入病变静脉,先在治疗区域周围注入肿胀液以压迫静脉、排空血液,再通过导管释放热能使静脉壁收缩并闭塞。该方法既能有效闭合静脉,又借助肿胀液的隔热作用减少皮肤灼伤和术后疼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颜向阳介绍,曲张静脉泡沫硬化术则是向曲张静脉内注入硬化剂,引发静脉壁发生炎症反应,再经术后压迫使其萎陷并永久闭塞。该术式操作简便、微创、无需麻醉,短期疗效良好且经济实用,神经损伤风险低,可联合其他手术应用。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颜向阳带领团队顺利为唐奶奶实施了手术。

“一开始听说要手术,我还挺担心的,没想到现在既不用开刀,做完当天就能下地走路,效果这么好!现在我的腿再也不麻木、也不抽筋了!”康复出院时,唐奶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哪些人容易得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主要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长期血液回流受阻、静脉高压等因素引起,常见诱因包括久站久坐、遗传、肥胖、妊娠等。其本质是静脉血管因压力异常扩张、迂曲,导致血液淤积和血管变形。

1.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内的瓣膜像“单向阀门”,防止血液倒流。若瓣膜先天薄弱或后天损伤(如血栓、炎症),会导致血液回流心脏受阻,淤积在下肢静脉中,逐渐形成静脉扩张和迂曲。

2.长期姿势影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下肢静脉承受较大压力,尤其小腿肌肉缺乏收缩(如久坐不动),无法通过“肌肉泵”作用辅助血液回流。教师、司机、办公室人群因职业习惯易发。

3.遗传因素:约30%-40%的静脉曲张患者有家族史。遗传性结缔组织薄弱会导致静脉壁弹性不足,更易在压力下变形。

4.年龄与性别:年龄增长导致静脉壁胶原蛋白流失、弹性下降;女性因激素变化(如孕期雌激素升高)更易发病,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2-3倍。

5.肥胖与腹压增高:肥胖会增加腹腔压力,阻碍下肢静脉回流。慢性咳嗽、便秘、腹部肿瘤等导致腹压长期升高的情况,也会加剧静脉曲张。

6.妊娠:妊娠期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同时血容量增加约20%-40%,进一步加重下肢静脉负担。约40%孕妇会出现暂时性静脉曲张,部分产后可缓解。

7.其他病理因素: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动静脉瘘、盆腔肿瘤等疾病可能直接阻塞静脉或增加血流量,引发继发性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有哪些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大有不同。比如说,下肢皮肤肉眼可见的青紫色静脉凸起,在小腿内侧可出现皮肤营养不良性改变,如皮肤萎缩、脱屑。轻者可引起下肢沉重、乏力,进一步发展,就会影响下肢远端的皮肤血液供应,随着时间延长,可出现色素沉着、水肿、皮炎、湿疹。如果局部破溃就会引起经久不愈的溃疡,甚至会合并感染。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请务必重视及时就医:

1.腿部酸胀、沉重、易疲劳,夜间抽筋;

2.血管明显凸出,像蚯蚓一样蜿蜒曲折,皮肤颜色变深、瘙痒;

3.出现皮肤湿疹、硬化、出血,甚至经久不愈的溃疡(老烂腿)。

在生活中怎样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1.避免久站或久坐。

2.经常抬高双腿,高于心脏水平,并维持膝盖弯曲,以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

3.避免经常提超过10kg的重物。

4.保持正常体重,以免因超重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5.每晚检查小腿是否有水肿情况。

6.戒烟。

7.保持脚及腿部清洁,避免受伤。

8.如果腿部皮肤比较干燥,应遵医嘱涂药。

9.晚上睡觉时,将腿垫高约15厘米。

10.养成每天穿着医用弹力袜且运动腿部的习惯,散步、快走、骑自行车、跑步皆可。小腿静脉压过高的人,应在每天起床后,就穿上弹力袜,晚上睡觉时再脱下。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