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田发奎:玩耍灯的村落

田发奎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0 09:28:54

很小时我就听人说,买三滴水的木床贵得很,看马洛沟的狮子灯不要钱。三滴水的木床工艺精湛,过去只在大户人家里有;马洛沟的狮子灯技艺高超,富人穷人都爱看。三滴水的木床充斥着陈旧的铜钱味,在国富民强的当下,躺在了历史博物馆的角落里;马洛沟的狮子灯充盈着清新的泥土香,一直耍在父老乡亲的生活中,越耍越出名,越耍越兴盛!

“新中国成立前,马洛沟的狮子灯就很出名。每年的正月初二出门,玩出正月十五,有一年玩到二月初才回家。马洛沟的狮子灯玩的是耍灯,请的人只要供吃供睡,不要给钱给米。我们就是为了好玩,让生活增加乐趣。”八十八岁高龄的大清帕普,面对我的刨根问底,娓娓道来,“我们虽然玩的是耍灯,也是尽心尽力的。方圆几十公里地域内,大村大寨都请我们去玩。”

马洛沟狮子灯队由十七八人组成,玩狮头或狮尾,装罗汉,扮猴子,用乐器伴奏,玩小帮打或大帮打,掌高桌子,领头联络,各有专人,时亦替换。理顺舅公木工手艺好,兼代道具制作和维修。有次,他把自家做挖锄把的青冈木,拿来做了光棍,被王氏舅婆骂了个半死,耳朵被揪得绯红。他一句话都没敢回,头只差低到裤裆里。大家都打趣他,你做的光棍硬邦邦,耳朵却是软趴趴。从此以后,他得了一个外号——趴耳朵。

一到腊月,陆陆续续的有人到寨子里来,邀请马洛沟的狮子灯。按约定,当地人清扫好一个大坪坝,准备4张不低于1.2米高的木质大方桌、6根1米来高的木长凳、10来把椅子。狮子灯队一到,先吃饭。饭后来到坪坝,换好服装,将大方桌抬到坪坝中央,两张并拢放在一起,再把一张放在两张上面的中间,另一张翻叠在其上。领头的丰子伯伯健步走到坪坝里,双手抱拳,环顾一周,朗声说了一段开场白。话音一落,鼓锣钹就铿铿锵锵地敲响。寨子里的人争先恐后地向坪坝跑来,有的拿着凳子,有的抱着小孩,有的牵着老人,把坪坝围得水泄不通。后来的被前面的人挡了,就想出各种招数。带着孩子的,把孩子扛在肩上骑马嘟嘟,自己听听也行,一定要让孩子看到。拿有凳子的,就站在凳子上,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笑眯眯地朝前看。性子比较急躁的,就拼命往前挤。耍光棍的发忠大哥,手拿一根5尺长的木棍,像孙悟空玩金箍棒样,舞得飞密,贴着观众绕坪坝打转,太靠前的观众纷纷后退。年幼的大国帕普和永富表叔,戴着猴子面具,顽皮的逗惹姑娘媳妇,让她们不敢往前挤。

大清帕普刚满十三岁,人帅身轻,一把将狮子头举起,罩在头上。孔武有力的大贵帕普,躬下身子,披上狮子皮,双手抓住大清帕普的腰带,一只光鲜威武的雄狮,摇头摆尾地走来。伴随“锵,锵锵,已锵已锵,齐齐锵”的锣钹声,狮子时前时后,忽左忽右,欢快地腾挪。稍一眨眼,狮子一下站了起来,狮口大开,从中吊出一截红绸,上书“给大家拜年”五个金字,两只前脚伸出,向大家拱手施礼。四周响起噼噼啪啪的掌声。一会儿,狮子围绕大方桌转圈,屁股在桌脚上蹭来蹭去。两只猴子跑到狮子身边,给狮子挠痒痒,用手在狮子毛里翻来翻去,捉住虱子,丢到嘴里,嘎嘣一咬,吞进肚子。狮子钻到大方桌下,进出两个回合,在桌下打一个滚,趴在地上不动了,闭上眼睛,打起瞌睡。这时,代邦幺等锣钹被使劲地敲响,罗汉拿起蒲扇使劲拍打狮子的屁股。不到一分钟,睡狮醒了,钻出桌子,雄赳赳地跑起来,跳上大方桌,爬到最到处,四只脚踩在翻扣的大方桌的脚尖上,稳稳地踱起方步,看得观众把心都提到了嗓子上。狮子顺时针转了一圈,又反时针转了一圈,做了几个三脚行走和两脚站立的动作。突然间,狮子一正步跳下,落在地上,就地一滚,又迅速地站起来,撒欢着在坪坝里跑开了。顿时,坪坝四周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狮子玩了约三十分钟,就退到旁边休息去了。玩大帮打的上场。他们跑着打起了“空心筋斗”,即侧手翻、前手翻、前空翻、后手翻、后空翻。玩起跳板凳。先是“飞阳沟”,两根长高凳,相距5尺远,并排放着,4个人站在6米开外的地方,一个跟着一个,向凳子跑去,跳起飞过。都跳完了,就把凳子间的距离扩大为7尺、9尺,一个一个地飞跳;再是“飞站马”,将长高凳立起,两根前后重靠着,人从上面飞过。有的从正面飞,有的从反面飞。板凳越重越多,最多时重到5根。重到5根时,就只有大义帕普一个人敢从反面飞过了。接着玩起“老鼠纺车”。大贤帕普和理林舅公,面对面地把一根光棍扛在肩上,站到坪坝中。发忠大哥跑上去,双手抓住光棍,左腿将光棍勾住,右腿伸直,全身一用力,在光棍上打起转来。后又玩起“倒挂金钩”“画眉跳杆”“龙赶宝”等等。

头冒细汗的大帮大还没下场,小帮大就迫不及待地上场了。永富表叔玩起“海狗趴沙”,双手撑地,倒立着行走,一口气围着坪坝转了三个圈。大国帕普等玩起了“克蚂晒肚”“狗连裆”等俏皮的动作,惹得姑娘媳妇们抿嘴偷笑,男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

马洛沟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列入县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非遗项目,在这里得到传承的有15项,有20个身怀绝技的狠人,被各级政府认定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我从小就很钦佩寨子中的那些狠人。七太太的草药功夫很厉害,寨内寨外哪个人的骨头摔断了,他老人家找几副草药一包,两三个月就伤愈如初。大全帕普打的小料,即新娘的嫁妆,精致耐用,四邻八寨都请他,一年四季忙不停。大国帕普是有名的“掌墨师”,全寨修造木房子,都是他画的墨,经常也有四到八处的人请他去画墨。银南幺弹棉被的手艺很不错,整年在外做功夫,寨子里的人要弹棉被,只有过年时才能见着他。兴菊老师是土家婚俗的省级传承人,插花披红,行告祖礼,拦门接亲,各个环节他都精通。他一开口,天文地理,古往今来,讲得白泡子长流,对阵往往搞赢。

寨子里遇到办丧事,就要打桶子鼓唱孝歌。大远帕普、发孝哥等五六人,你一首他一首地争着唱。还要打花鼓,又叫打三棒鼓。每次都会打唱《二十四孝》,颂唱亡者一生辛劳,劝告敬养在生长者。夜深之时,守灵的人大都有了倦意,就唱起诙谐搞笑的歌词,唱得大家喜笑颜开,时间就快快地溜走了。有两首词,我至今还记得:“一个仔鸡公,冠子点点红,过秤没得斤巴重,你还想踩雄!”“赵云击得溃,保得住天水,识破孔明的计诡,我名叫姜维。”发明大哥和兴菊老师,是寨子里打花鼓最狠的人,祥国表哥一来,又把他两比下去了。祥国是我幺姑的儿子,专门拜名师学过打花鼓,收集、抄录花鼓词10多本。每到寒暑假,我就跑去幺姑家玩,翻看表哥的花鼓词本,还把《天仙配》《三打华府》等抄在小本子上,十一二岁的我,也有了自己的花鼓词手抄本,不时拿出哼唱,打算长大后也当个唱花鼓的狠人。唱花鼓和唱孝歌的待遇只有两个,一个是在开唱时,主人家送上一段三尺长的红布,系在鼓上;另一个,就是在唱的过程中,烟让抽个够,茶水和红糖水紧起喝。

红白喜会时还会唱山歌,也叫唱苗歌。寨子里有好多人爱唱,我觉得最好听的是玉花大婆婆的山歌,词有平仄,声音甜润。她常歌唱家乡:“神奇马洛好地方,龙岭凤山舞翩跹,前方菩萨保吉瑞,后有岩檐当靠山。”我的家乡马洛沟,位于洛塔界的西南麓,就像歌词描绘的那样,钟灵毓秀!右边的一个山头,形如青龙,张着大嘴,朝向天空,被称作龙嘴。左边高高的山顶,有一个大坪,形似飞翔的凤凰,叫做凤阳坪。村落前方的路口,陡峭的岩壁上,用石头搭了一个简易的土地堂,地名岩菩萨。老人都说岩菩萨很灵,佑人安康,送人吉祥。每年腊月三十,来此敬拜的人络绎不绝,路边的鞭炮渣滓堆山似海。村落的后头,洛塔岩檐高高矗立,伟岸厚实,像一把太师椅,坐得稳稳当当。寨子里唱山歌比打三棒鼓还要耍,耍得连一段红布都没得,唯一得到的就是主人家紧起喝的白开水。然而,唱的人都很卖力,常把嗓子唱沙哑。

2007年间,我在县文化局工作,亲身经历了一件非遗传承人申报的事,至今记忆犹新。我给家乡的几个老人说:“鉴于你们在非遗传承方面的贡献和作用,打算将你们申报成传承人,由政府下文认定。目前没有一分待遇,仅有一个名分。每年的春节,要请你们到县城去表演,也就像你们过去玩耍灯一样,没有工资的,只供饭和报销车费。你们愿不愿搞?”“好!好!好!愿意愿意!要么子工资,我们马洛沟过去几代人出门玩狮子灯,都是玩的耍灯,从来还没到县城玩过。我们山沟沟里的老农民一个,名字能印到政府的红头文件上去,那硬是祖宗积德,世代光荣的事!”我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有一门很好的传统手艺,凭此手艺,把产业办得很红火,帮助近百名下岗职工和农民就了业,我们想把他申报成州级传承人。工作人员找到他,请他配合拍些视频,提供资料。他听说申报成功后也没有什么实惠,就说忙,没时间,断然拒绝了。

近些年来,家乡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手边慢慢都宽态了,家庭愈来愈富裕。老人们却时常念叨:“养儿不学艺,挑断箩筐系。”“养女不读书,好似养头猪。”“越是有钱了,越要发扬好传统。”

2016年,寨子里的人自发捐钱近百万,自愿捐劳出力,修了一栋土家转角楼,取名文兴楼。我激情难抑,伏案疾书《文兴楼记》,感慨它的诞生。其中有词:“文兴楼高一十八点八米,占地三百三十六平方米,有三百三十三根柱头,九百九十九根木枋,六千六百六十多个栓栓,八千八百八十多个眼眼。掌墨师田大国未画一张图纸,仅凭大脑设计,全用鲁班字标识。”“马洛沟人,不分姓田姓向姓张,不分男女老幼,也不分强弱健残,自力更生搞建设,齐心协力建家乡。向三妹等冬水田里光脚踩踏扛柱头,李二毛们荆棘丛中赤膊穿行砍檩子;高大女儿巾帼不让须眉,田小宝儿一人出力抵了俩。”“有了此楼,马洛沟人有了弘扬传统的地方,传承文化兴家兴寨兴乡村;有了此楼,马洛沟人有了启智养德的廊场,学习文化,培植道德,泽己泽子泽后世。”“站在楼前观此楼,马洛沟人深感骄傲和自豪!站在楼上望远方,马洛沟人觉得视野开阔,前程远大,胸中洋溢出浩然之气,身上奔腾起奋进之情!”文兴楼共4层,设有非遗传习所、万册图书室和德润堂等。

让大家最欣喜的是2019年,住建部、文旅部等六部委认定马洛沟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寨,获得国字号的桂冠,我和乡亲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马洛沟隶属的召市镇神州社区,2022年成为龙山县财政局的乡村振兴联系村,乡亲们对传统文化的挚爱,打动了驻村工作队,他们多方筹集几十万元资金,帮助修缮了文兴楼的室内室外。三岩匠发令兄弟,遵照乡亲们的意愿,在文兴楼前的岩墙上,镶嵌了大大的“忠”“孝”两个字,字的笔画涂成鲜红的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誓将中国几千年的忠孝文化,深深地渗润进马洛沟人的血脉里。在岩墙上方的雕花石栏中,深深地刻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宣示马洛沟人,将永远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祥龙留瑞去,吉蛇捧福来。2025年春节,我和乡亲们一道,自发凑钱捐物,举办“我的中国梦——马洛沟人过大年”活动。大家身上穿着艳丽的衣服,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邀请来亲朋好友,在文兴楼里,杀年猪、推豆腐、打糍粑。文兴楼内外,摆了40多桌,大家一起吃年饭,小孩子嘴外油滴滴,老人家碗里菜多多,姑娘们大块吃肉没了平日的矜持,汉子伙大碗喝酒吼出了今天的豪迈。德润堂中间,5张方桌摆成“长龙宴”,主客相互敬酒,喝得满脸通红,像一朵朵盛开的牡丹花。

吃完团年饭,夜幕已降临。文兴楼前的坪坝里,灯光闪烁,音乐悠扬,文化表演和非遗展示闪亮登场。马洛沟的狮子灯最先登上舞台,雌雄一对狮子,身着节日盛装,追逐嬉戏,激情欢畅,开启第一篇章《古寨迎春》。《欢聚一堂》《常回家看看》现代歌曲和三棒鼓、土家山歌演唱穿插进行。“老人不讲古,后人不识谱。”在《老人讲古》的节目里,马洛沟先人们披荆斩棘、挖荒开田、勤趴苦做、爱文崇艺的历史,让年轻人们听得十分安静。在第二篇章《老技传新》里,非遗传承人们带着自己的子女和徒弟,相继走上舞台,展示各种传统技艺。第三篇章是《开启未来》。《还没爱够》《走进新时代》等现代歌曲连唱,与传统的《上梁歌》《五句子歌》接连上演。受父老乡亲委托,我也走上舞台,讲解马洛沟未来5年的建设规划,力争通过自筹和外引资金,做成十件事,包括修复建村历史古碑、编纂出版《马洛沟传统村落志》书籍、创写《神奇马洛沟》歌曲等。国家级传承人田隆信和他的队友,欣然应邀参加活动,上台表演土家族打溜子经典节目《锦鸡出山》,台上表演精彩,台下掌声不断。最后,全体起立,台上台下,放声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如潮,在山谷中回响。

第二天,湖南卫视新闻播报了马洛沟人过大年活动,土家年传承人田万志激情喷涌:“卫星播出,哈哈哈,我们马洛沟又耍上天了!”

今年3月的一天,田文幺等获悉,湘西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将于5月中旬举办,在中国土家第一寨惹巴拉进行非遗沉浸式展示,便跑到县文旅局,申请马洛沟吹打八仙参加展示。当得知经费紧张,展示人员一再精简时,说:“服装道具和吃住行,我们自己负责,只要给机会展示就行。”副局长当即表示可以,并说,若都像你们这样,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就好做得多了!后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们丢工丢日排练。5月17日,在惹巴拉冲天楼,马洛沟吹打八仙参加土家婚俗展示,气氛热闹,富有特色,受到游客们的赞赏。杨局长反复说,搞得好!多搞几遍,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土家婚俗的独特魅力!后来得知,参加沉浸式展示的近300名演员中,只有马洛沟的8名非遗爱好者费用自担,每人支出超千元。望着他们在冲天楼前的合影,从他们美美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他们心中的文兴楼。

(作者系龙山县委办三级调研员,曾在教育、人大、宣传、文化、党史等部门工作,主编出版书籍《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锦》《八面山风景名胜志》《长沙对口帮扶龙山志》等,有散文在《湖南生态文学》《湖湘文学》等平台发表。)

责编:莫成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