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20 09:10:30
文|王玉美
白露凝霜,秋意渐浓。草木摇落之时,恰是观画静心之候。明代徐渭的《榴实图》,以一枝倒垂石榴,在纸间晕染出独特的生命气象。这幅大写意作品,挣脱传统工笔的桎梏,以墨色的狂放与构图的疏朗,展现出强烈个性与精神张力。它不仅是一幅花鸟作品,更是一封用生命写就的自白书,一次对命运的抗争与咆哮。
《榴实图》 明 徐渭 纸本墨笔
徐渭身处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深重。他虽才华超群,却八次乡试不第,终身困于秀才身份,只能做幕僚寄人篱下,“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他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来,徐渭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险要,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一生饱尝世态炎凉。
徐渭在诗、文、戏、画诸领域皆成就非凡,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然而其天才如明珠暗投,深埋山野,不为人识。这般命运的极大反差,深刻注入他的艺术创作。他的画超越传统花鸟的雅趣闲情,成为“墨泼长江、泪洒宣纸”般的生命呐喊,将文人画从温文尔雅的遣兴之作,推向了抒写胸中块垒、张扬个性的新高度。
《榴实图》构图极简,仅以一枝倒垂的石榴占据画面中心。倒垂的枝、开裂的果、几片枝叶,余下是大片空白,给观者留足了遐想的天地,让榴实的存在更显突出。在这里徐渭又用了他惯用的省略法构图。画榴实,只画带果折枝斜垂一枝,并不画树干和背景,凭借题诗结合一体,让人自知石榴生长在山野之中。省略法是艺术造型过程中为达到简练精粹,主体突出,而采用的重要手段。徐渭画中大量运用省略法,画面虽简练却不单调,其笔下生动的笔墨形象处理,使画面效果愈发丰满而富有张力。
徐渭把自己的身世之叹、生命思考,都揉进这枝榴实里。他摒弃了双钩填彩的工细画法,纯以水墨挥洒。枝叶以饱含水分的淡墨迅速扫出,酣畅淋漓;枝干则以干涩的焦墨皴擦。干湿浓淡的强烈对比,已超越了对自然物象的模仿,服务于情绪的表达,让观者透过墨色,触摸到一颗在苦难中挣扎、却始终炽热的灵魂。
题诗“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是画的注解,更是徐渭的心声。“向日便开口”,是生命主动的姿态,哪怕身处荒寒,仍要向光而行、坦诚开放;“明珠走”是无奈,亦是不甘的呐喊。
如今再看《榴实图》,依旧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枝倒垂的榴实,是徐渭留在纸上的生命弧光,穿透时空,依旧耀眼。
责编:邓正可
一审:刘瀚潞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