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酱卤 品味乡愁 ⑯ | 从乡村小摊到全国知名,安乡“王饺儿”的百年发展历程

黄琼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9 20:57:07

编者按:一锅老卤,沉淀百年滋味;一味酱香,浓缩故土深情。

4月29日起,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推出专栏《安乡酱卤 品味乡愁》,在这里,跟随我们的镜头与文字,寻访酱卤匠人、揭秘传统工艺、绘制美食地图、品味乡愁记忆,透过这座鱼米之乡最地道的风物与人情,讲好安乡酱卤故事,打响产业品牌知名度,推动酱卤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安乡,提起“王饺儿”,几乎无人不晓。作为当地酱卤食品的代表品牌,“王饺儿”不仅名字响亮,更承载着历时百余年的匠心传承与创新故事。

“王饺儿”起源于清末。1898年,创始人王有才出生于安障乡黄山岗村,以捕鱼卖鱼为生,并制作鱼饺子补贴家用。后来他在书院洲开设卤菜店,主打鱼饺,因口味独特、用料实在,被食客亲切称为“王饺儿”。其子王国民继承父业,持续经营鱼饺、鱼糕、鱼丸和钵子菜等传统菜式,使“王饺儿”名声渐起。

至第三代传承人王德福,品牌迈出工业化步伐。2000年,他创办王饺儿卤腊食品厂,推出包装食品,初步实现从作坊到工厂的转型。

真正的跨越发生在第五代传承人肖昌武手中。2003年,他将工厂更名为湖南王饺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并在安乡县陆家渡村兴建60亩生产基地,推出酱板鸭、卤水鱼、卤鸡爪等60多个系列产品,成功将“王饺儿”推向全国市场。

“王饺儿”的酱卤技艺有何独到之处?

据肖昌武介绍,其招牌酱卤钵子菜尤其突出原料本味,口感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制作技艺发源地在安乡县深柳镇,且分布于大鲸港镇、安丰乡12个乡镇。

“王饺儿”产品主要分为酱制、卤制和腊制三大类。

酱制品亦称红烧或五香制品,是酱卤肉类的典型产品。这类制品在制作中因使用了较多的酱油,以致制品色深、味浓,故称酱制。又因煮汁的颜色和经过烧煮后制品的颜色都呈深红色,所以又称红烧制品。另外,由于酱制品在制作时使用了八角、桂皮、丁香、花椒、小茴香五种香料,也称这类制品为五香制品。

卤制品先调制好卤汁或加入陈卤,然后将原料放入卤汁中。开始用大火,待卤汁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卤制,使卤汁逐渐浸入原料,直至酥烂即成。卤制品一般多使用老卤。每次卤制后,都需对卤汁进行清卤(撇油、过滤、加热、晾凉),然后保存。

腊制品则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熏制的过程所制成的食品,具有久贮保鲜、提高口味和增强营养的作用。

随着年轻消费群体日渐成为市场主力,王饺儿系列休闲旅游食品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

如今,“王饺儿”已发展拥有60多种产品的知名品牌,热销全国各地,成为安乡酱卤产业一张亮丽名片。在其带动下,安乡酱卤整体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传统制作技艺实现新的跨越与升级。

责编:黄琼

一审:黄琼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