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9-19 17:56:53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晓风 视频
42天短命婚姻,换来的代价是1条人命,8年司法抗争。这一次迟到的正义总算没缺席。
9月19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判决,终于为这起轰动全国的案件落下法治的定音锤。翟欣欣以敲诈勒索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罚金10万元。而此前,在查处过程中,翟欣欣已退赔全部违法所得。
这不仅仅是个案的终结,更是司法对“婚内勒索”犯罪性质的明确认定,撕下了以婚姻为名行敲诈之实的“合法”外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法治进步。
2017年9月7日,创业者苏享茂在翟欣欣的持续胁迫下走向绝望,坠楼身亡。法院查明,翟欣欣以举报苏享茂公司违法行为相威胁,索要千万财物并要求离婚,甚至在获得660万元和房产后仍不满足。她精心利用对方事业上的“软肋”,虚构司法背景施压,使这场婚姻彻底异化为有组织有预谋的猎杀。
苏享茂的不幸,在于遇上了以婚姻为诱饵的专业陷阱;但他的万幸,是拥有不屈不挠的家人——他们通过民事诉讼锁定胁迫证据,最终撬开刑事立案的大门。
此案的核心突破,在于破解了“婚内纠纷刑事化”的司法难题。婚姻关系从来不是刑事犯罪的“豁免区”。法院明确指出,翟欣欣对苏享茂的个人财产“无合法民事请求权基础”,其行为完全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这一认定打破了以往类似案件中“刑民交叉”的模糊地带,清晰划出婚姻自由与刑事犯罪的边界。
更深层看,翟欣欣案暴露了某种畸形的财富获取逻辑,人性之恶,在这里暴露得淋漓尽致。她与家人共同将闪婚闪离视为“致富捷径”,系统性地物化情感、工具化他人,折射出当下社会中将人际关系彻底利益化的极端倾向。这已远超个人道德失范,而是呈现了一种精心计算的“情感狩猎”模式。
然而,法律的利剑虽终落下,却无法弥补生命的逝去。苏享茂作为技术创业者,擅长编码世界,却不能解码人心之险。此案警醒世人:在亲密关系中仍需保留理性判断,警惕那些过于完美的脚本和急转直下的索取;法律可惩恶于后,却难扶善于前。
8年抗争,换来司法对“婚恋敲诈”的严厉定性。这份判决以刑事惩处重申了一个朴素真理:婚姻不是犯罪的遮羞布,情感不能成为勒索的筹码。
翟欣欣案落幕的意义远超个案本身:它既是对逝者的交代,也是对婚姻伦理的重申,更是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生动注解。它既为未来类似案件树立裁判标杆,也为社会道德划出了一条不容逾越的法律红线。
责编:孙燕飞
一审:晓风
二审:张军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