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9 08:47:20
文|王琼华
还坐在缆车上,王跃文就看到了不一般的莽山。掠过杉木寮上空时,他即匆匆掏出手机要拍照。原来,这位著名作家俯瞰缆车下方时,发现四周裸露却陡峭的山顶上长有松树。
“它是我们莽山的‘迎客树’!”随行的莽山友人介绍道。
“别地方的‘迎客松’是一侧枝丫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但莽山松迎客是打着伞呐。它们要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遮阳挡雨,足见莽山人的热情。”王跃文说道。
与王跃文同坐一台缆车的我,一低头,果真见到松树几棵,挺立于山顶,树梢却顶着长满松针的一丛枝丫,如同瑶家女子举伞迎候远方游人。
蓝天白云下的宜章县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五指峰景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从天台寺索道站出来,我们踏上了前往核心景区的栈道。一座座高不可攀的陡峭山峰,一道道深不可测的峡谷,让王跃文看得有点眼花缭乱。他说:“‘晕山’了。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不过,王跃文“晕山”用不了我们担心。因为他已经站在悬崖边,冲峡谷大喊:“喂……喂……”一声声穿风的呼喊,一声声最酣畅的抒情。在莽山“喊山”,让他倍感精神的振奋。
“栈道挂在山腰上!”王跃文叫道。海拔1400米之上,莽山的悬空绝壁栈道分上下两层,全长约8公里,堪称全国最长的绝壁栈道,有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特效”。“这是风景中的‘神来之笔’!”而且,莽山五指峰已经被誉为全程几乎不用爬山的景区。莽山友人介绍,一位104岁老人前不久登上莽山,并在家人陪伴下在山上过生日。王跃文若有所思说:“来莽山多走走,我们也会长寿!”
“最好来这多住些日子。”我提议,也给出了理由。莽山有好水,这里温泉水是弱碱性水。莽山有好空气,负氧离子高。莽山更有好食物,山上土质优良,种出来的水萝卜、红薯、黄瓜和葡萄、猕猴桃等瓜果一拨接一拨,味道纯粹。水、空气、食物,早已成了游客们追捧的莽山“养生三宝”。
聊及莽山生态这个话题时,王跃文说道:“青蛙的叫声,一般是呱——呱——呱——。有一次在桂东,我听到青蛙叫声是呱!呱!呱!莽山的青蛙又是怎么叫呢?”
突然间,栈道下传来青蛙的叫声。
王跃文一听,恍然地:“哦,莽山青蛙叫声有一种空灵!”
莽山青蛙这个时候能欣然发声,我说,只有一个原因,莽山青蛙知道今天谁要听一听它们的叫声。这算调侃。但我相信,一个优秀作家对生活的捕捉力极强,甚至非常奇特。
沿途多见各类高山杜鹃树,成丛成林、蔚然成景。这时,王跃文仰头望去,见一块耸立的石柱顶上,竟生长着百年杜鹃,不由感叹:“可以想象春天一来,这里万山红遍。”他当即约定好了,明年四月一定要来莽山看杜鹃。
接着,遇见一块斜立在栈道外侧的巨石,刻有两字:“醒石。”东晋陶渊明将“醒石”视为独特而超俗的精神寄托。我想,莽山这一石头被称为“醒石”,大概也是着眼此意。王跃文在“醒石”前细细品味一番,恰好一阵风刮来,发出呼呼响声。他当即说道:“应该叫它‘醒来石’!”他解释道,添一“来”字,除了有动感,象征意义更贴近“行动觉醒”。王跃文应该是希望这块石头成为观照内心的载体,好让游人在纷扰中找回内心的平静,保持一个独立于世的本我。
再见一棵红豆杉树挺立于石壁上。见它表面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树皮斑驳,王跃文好奇问道:“它多大年纪?”他惊喜了,因为这棵红豆杉已经有1200年树龄。它其中一根树枝横到栈道上,离地只有七八十公分高。王跃文低下头,弯起腰,从这根树枝下钻了过去,还回身打量这款树枝,意味多多地:“面对大自然,我们该有敬畏之心。”
在金鞭神柱观景台右侧游览隧道口,莽山友人提醒,隧道壁上小孔可见山峰。从一崖壁隧道施工留下的这一小孔,可看见对面山崖上一巨石,酷似唐代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像。至登上清凉台时,金鞭神柱既完整又完美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它以冲天之势昂然耸立云天,成为莽山的镇山神柱。“开天辟地。”王跃文给予它一个很霸气的评语。
“数星星,得挑这个地方!”
王跃文所夸的地方,就是五指峰最见人气的清凉台。住在帐篷里,躺着数星星,托着下巴看日出,当然惬意无比。要是站在清凉台上,俯望远方,“万山来朝”的景象更是让人倍感震撼。王跃文觉得,这才是莽山的气势与胸怀。
责编:邓正可
一审:黄煌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