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名城之恋》——第一章 古井风情(崔婆井)

徐虹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8 18:17:10

徐虹雨(左)徐莞清(右)

作者简介:

徐虹雨,常德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毛泽东文学院学员。她已出版书籍6本,3本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2本获得全市原创文艺奖。报告文学书籍《军歌嘹亮》入选2019年度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创作项目、湖南省作协深入生活创作项目。

《名城之恋》2012年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获得常德市原创文艺奖。

音频朗读者简介:

徐莞清,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文化部朗诵考级、少儿播音主持考级高级教师、湖南文理学院语言艺术中心艺术指导,曾获央广第五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总决赛配音组优秀奖,喜马拉雅A+优质主播,喜播教育官方点评官,有声书代表作《东京八平米》《痛快的日子》等。

崔婆井 :藏一池陈年佳酿

在河洑森林公园太和观附近,过膝的草丛中藏着一口古井——崔婆井。扒开掩映井口的藤蔓,朝里望去,井水泛着幽光。曾经酿造出美酒、醉倒过道士张虚白的古井早已古波不兴,当年崔婆酒肆酒香扑鼻、客似云来的景致也难觅影踪,古井周遭空气中夹杂着青苔和杂草的气息,水中偶然落入几点飘浮的云影,合着斑驳的青苔,酿出的则是一井的陈年旧事。

崔婆井何时开凿?有考古专家推测为宋朝。据明嘉靖《常德府志·仙释》记载:“赴西三十里,武山下有崔婆宅,相传北宋时道士张虚白尝馆于酒姥崔氏家,索酒不责偿,经年无厌。后询姥所欲,姥以江水远不便汲为词。张遂指舍旁隙地堪为井,掘不数尺得泉甘洌过于酒,人争市之,家道日裕。后虚白仍有诗遗姥,今其地井存而泉则非矣。”府志中所记载的武山,便是今天的河洑山,宋代道士张虚白曾云游至此。崔婆则是山中普通的酿酒村妇,道士张虚白长期在她家喝酒不付钱,崔婆从不生厌。张虚白为了感恩,便指地为井,解了崔婆汲水之困,井便依崔婆而名。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则以官家府志为脚本,加入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将崔婆卖酒的故事涂抹上了道德教化的色彩。府志中酿酒用的井水直接变成了醇香的美酒,无需酿造,崔婆便可直接取水而沽。由于“酒”香无比, 崔婆酒肆很快就在附近一带出了名,南来北往的客商和乡里老少都愿到崔婆的店里喝上几盅、饮上几盏。几年后,崔婆酒肆由破败小屋变成了宽敞瓦房,崔婆的衣衫也由粗布麻衣换成了绫罗绸缎,可惜慈善之心也变得有些贪欲。既然道士有变水为宝的法术,何不也连酒糟一并变出,好让我崔婆既能卖酒又能喂猪呢?“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当酒卖,还说猪无糟。”道士题诗于墙,掷笔而去。从此,井不再出酒。府志中为人多行善、好人有好报的规劝变为了民间传奇里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告诫。

崔婆井所涌动的不再是美酒,但据说酒香依存。历代到此井取水酿酒者有之。崔婆井成为了常德酒文化的活化石。

常德是著名的酒乡,在这片古老土地上酿制出的玉液琼浆,成了滋养历代文人骚客诗情最催情的发酵物,也成了慰藉世间凡夫俗子愁绪最贴心的慰问品。《淮南子》曰“清酿美酒,始于耒耜”, 说的便是酒源于农耕文明。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在常德澧县城头山遗址发掘出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水稻田遗址。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证明常德6500多年前就开始了中华先民较为先进的稻作文化,稻作文化为酒文化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城头山遗址,考古专家便发现了用于滤酒的“漏斗形澄滤器”,这件器物也成了酿酒工艺最早诞生在常德的重要佐证。故此,坊间就有了一种大胆的说法,认定常德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

崔婆曾用的蒸煮法、吊酒法等酿酒法,至今还能在常德民间的酒肆作坊里见到。 酿酒工艺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酿酒人在保留浸泡、初蒸、闷粮、复蒸、摊凉、拌曲、下缸发酵等老工艺的同时,还加入了液态发酵法、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窖 ( 池 )、定温蒸烧等新招。常德的酒,不仅仅私家作坊出产,更有现代化、产业化的企业出品。从1952年兴办第一家国营酒厂开始,今天的常德已拥有大型酒类企业近30家,为全省之冠,涌现了德山酒业、武陵酒业、金三湘酒厂、神州庄园葡萄酒业等知名企业,诞生的“武陵王”“御品德 山”“洞庭春色”等品牌典雅、大气。酒的口感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酱香、清香、浓香、米香、兼香等各领风骚,或醇和丰满、窖香浓郁,或绵软细腻、柔顺幽雅,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崔婆井曾是武陵酒的水源地。井水虽不能像民间传说的那样直接当酒卖,但崔婆井水酿出的酒,馥郁芬芳、高贵典雅。武陵酒是中国“十七大名酒”之一,曾在1989年中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获“国家名酒”称号,与茅台、郎酒在酱香型白酒领域三足鼎立。著名书画家周怀民曾为武陵酒题写了“十里酒香飘武陵”的条幅。

2003年,有“浓香鼻祖”之称的泸州老窖以资产置换的方式控股经营武陵,成立了“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武陵”的名号得以保存。重组后,新武陵推出了系列将军酒,典雅祖母绿的武陵上酱(将)演绎的是傲视群雄、决胜千里的气度;景泰蓝色调的武陵中酱(将)阐释的是卓然淡定、砥柱中流的风范;中国红色泽的武陵少酱(将)彰显的是英姿勃发、势不可挡的神采。

武陵不断向高端市场迈进。自泸州老窖入主武陵后,不知是不是泸州的龙泉井替代了武陵的崔婆井,改变了武陵酒的基因与血统?曾经几块钱就可痛饮的武陵酒,如今已成餐桌上的贵族,上万元一瓶已不是寻常人家所能消费与享受。

崔婆井是日渐落寞了,井旁石碑镌刻的“酒馨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的对联似乎在静静地追忆着当年的风光与热闹。那些曾经在井里汲水、打造了国家名酒的武陵人,空闲时,是否还有心细细品味崔婆井那一池陈年佳酿,回想如烟往事……

责编:马曼雅

一审:马曼雅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