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⑪|湘绣很美很日常!“85后”传承人昌妮在线“安利”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9 11:46:40

当法国前总理在湘绣作品前啧啧称赞时,昌妮知道,她让千年非遗走向世界、走进千家万户的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在李艳刺绣艺术馆,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正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这里是昌妮的创意工场——一位从法国留学归来的“85后”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带着湘妹子独有的率真个性,与母亲李艳共同创立了“艷湘绣”品牌,推出系列非遗“爆款”,让千年湘绣从历史深处轻盈走来,妆点日常

你对湘绣的印象是否还停留于大鹏展翅、富贵牡丹的风格?no no no!昌妮向你在线“安利”湘绣的美。

湘绣选择了我

但绣10只老虎,并不是我想做的事

记者:您成长于湘绣世家,母亲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艳,童年的耳濡目染和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您的人生选择有怎样的影响?

昌妮:与其说是我选择湘绣,更确切地说是湘绣选择了我。我从小就是在这个环境下长大,我身边所有认识的人都在干这一件事情。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应该要做这件事情,跟我妈妈对我的影响也有关系,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别的事情。

记者:您和母亲模样十分相像,在从事湘绣相关的工作中,您与母亲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呢?

昌妮:我们最大相似的点,就是都比较喜欢新潮的美学,色彩会丰富一点。不同的地方是,我母亲已经在她的领域,把湘绣拔到很高的高度了。她很厉害的地方在于绣一只老虎发明了四种针法。如果我再去绣10只、20只,那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我更加想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湘绣,把它的门槛降低一些。我母亲希望湘绣可以进入千家万户,但是以她作品的价格是很难做到的,我也希望能够完成她的心愿,让大众老百姓都能够享受到这份美好。

记者:湘绣非常古老,您会通过哪些方式或载体去融合现代新潮的审美设计?这种设计代表了新一代传承人什么样的传承理念或精神?

昌妮:湘绣我认为难传承下去的一个原因是需求变少了。其实不只是湘绣,传统工艺都有这一点,所以我更多关注的是不同人群对湘绣的需求,然后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去设计产品。

好看、美,是一件很基础的事情,我不认为要过多地赋予它意义,而是应该考虑产品用途。新一代传承人的理念就是希望它能走下去。面临传承有难度的情况,传承人的心情其实是很卑微的,在心里面会想“求求你们来看看,感受一下湘绣,其实它是很美的”。因为在大部分人脑海里,湘绣还是过去那种大鹏展翅、富贵牡丹的时代,但其实早就不是那个样子了。做有新审美又生活化的产品,就是想去打破一些偏见。

留学是为了回来

和同样不懂经营的母亲组团创业,重视非遗市场需求

记者:您在法国留学后选择回到家乡投身湘绣事业,留学经历为您带来了哪些不同的视角?

昌妮:我本身去留学就是要回来的,从来没有想过要待在国外。留学就是为了去学如何把湘绣跟产品相结合,让大家都可以使用到。在法国主要学到的,是对于产品设计的理念和方向,比如产品是针对哪一类人设计的,包括使用度情况。现在实践情况比较好,失败的产品也不多,只有一两个没有符合预期,我们还算比较幸运。

记者:艺术馆的建馆初衷和定位是什么?和传统绣馆、绣厂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昌妮:我妈是完全搞专业的人,根本不懂什么是经营,我也根本不懂什么是公司,但是我们都有热忱。很高兴的是,我到现在都保持着热爱的初心和创新的热情。慢慢地,我们会想要努力做一个品牌。我认为,湘绣没有一个叫得上号的品牌。湘绣是四大名绣之一,但是并没有像那些大牌一样,你能够喊出它名字的品牌,所以后来我们注册了“艷湘绣”,以我母亲的名字命名,希望在“艷湘绣”的名字底下,有不同定位、不同方向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现阶段艺术馆及其产品针对的人群,是25~55岁年龄段的人,走时尚、现代、潮流的风格。产品会大量使用胡桃木、亚克力和不锈钢,这几个元素相结合它就不会太传统,不过中式的我们也能够做一些融合。

记者:您介绍“艷湘绣”品牌的商业模式,谈谈非遗如何适应现在的市场?

昌妮:首先是从产品的建模开始,先有设计,即做一个什么类型的产品;建了模之后会进行绣面的设计,由我画的或者是由我母亲李艳老师画的,偶尔会跟一些艺术家合作;运营的团队再来和我们开会,构思如何把产品的理念传播出去;成型组装完成之后推向市场。其实,每个步骤都很难,一个产品要接触四五个工厂,这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记者:您觉得如今的湘绣竞争力体现在哪里?在传承湘绣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

昌妮:竞争力就是湘绣的手工价值。别看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但大家心里都知道,手工艺是好东西,非遗是好东西,只是没有找到他想要买或者打动他的非遗。看到非遗相关产品,开始一定是被它好看所吸引,好看了之后它如果有一个强大的核心,我就会很喜欢,这就能够打动人。

传承过程中,全是困难,全是挑战。让“00后”“90后”喜欢就已经足够困难。我们的客户定位是“70后”往后走的人,但是这类人群,什么好的没见过?那么多国外做得好的,再加上现在国货这么厉害,也做得很好,你怎么跟这些人去竞争?比如我们做一个湘绣的香薰盒,市面上的香薰盒也有接近十万了,你怎么让客户来选择?其次,湘绣怎么去跟产品融合也很困难,没有一个地方不困难。

用“小代价”享“大美好”

湘绣是艺术的,也是日常的

记者:您未来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发展方向上会有哪些侧重?

昌妮:我主要想保护鬅毛针这一块。鬅毛针是湘绣代表性针法,用来绣狮子跟老虎,展现毛发从肉里面长出来的质感。但是,行业里能够绣一只老虎的老师不超过10个人。我希望把鬅毛针传承下来,并把豹纹系列作为我的代表作,不断扩展衍生品、艺术装置等。因为豹纹样式既没有国籍也没有年龄的限制,受众人群广,所以我就开始绣豹纹,产品做出来后果然很好看。未来,我们想保有以下三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李艳大师的收藏品,第二个是生活家居用品,第三个是“新青年新风尚”的潮玩。

记者:您会用哪一句话代表您的产品风格或个人风格?

昌妮:新时代的设计,不是去做更贵的产品,而是让大家用更小的代价,享受从前没有的美好艺术生活。


指导: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出品:湖南日报社

总策划:姜协军 于金旺

策划:祝平良

统筹:杨又华 曹辉

记者:胡雪怡

摄像:胡雪怡 黄洋萍

后期:黄洋萍 胡雪怡

推广:湖南日报品推中心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