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 欧阳林 彭 楠 湖南日报 2025-09-18 06:54:34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9月18日12版
花开星沙 文脉盛放
——长沙县“文化+”的多元实践
王 茜 欧阳林 彭 楠
孟秋时节,走进长沙县金井绿茶非遗景区,只见茶岭层叠,茶香满谷。小憩于“自然茶馆”,清茶氤氲与书卷墨香相互交织,一方静雅天地间,诗意悄然流淌。
长沙县的“文化+”战略,正如这一盏清茶,初品清冽,再品醇厚,余韵悠长;亦如眼前这一脉青山,层峦起伏、绿意涌动,于无声处浸润心田,滋养着这方水土独有的文脉与灵魂。
在这里,文化与发展交织共鸣,宛若一曲韵味悠长的双重奏,既延续厚重深远的历史传统,又迸发出锐意创新的现代活力,汇聚成一幅古今交融、气象万千的文化长卷。
“文化+工业”出圈
近日,在长沙县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一辆辆旅游大巴缓缓驶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戴上安全帽,在讲解员带领下走进宽阔明亮的厂房,零距离感受“钢铁巨兽”的诞生。
三一智联重卡工业园。
走进这座20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仿佛进入一座“工业森林”。全玻璃车间通透明亮,热带绿植生机盎然,草坪与水池点缀其中,鱼翔浅底、绿意葱茏——若非亲眼所见,难以想象这是一个汽车生产基地。
厂房内,橘黄色机械臂挥舞自如,物流机器人穿梭不息。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环环相扣,每4分钟便有一辆重卡下线。一块冷硬的钢板在这里完成“奇幻旅程”,最终化身驰骋道路的智能重卡。
产业园还设有8000平方米展厅,展示三一的创业历程、新能源重卡与5G无人驾驶技术。游客们连连赞叹:“没想到工业旅游还能这么好玩,既开眼界又长知识!”
3年前,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获评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成为长沙首个国家级工业旅游景点。如今,这里以“企业生产参观、工业展馆展示、STEAM智能课堂、创客空间”等特色,打造出沉浸式、多样化的工业旅游新体验。
工业旅游,成为长沙县展示硬核实力与文化自信的新名片。
长沙县素有“湖南工业看长沙,长沙工业看星沙”的美誉。依托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这里紧扣“一核一圈四区”发展布局,把“硬核工业”与“诗和远方”巧妙相融。
长沙县将每月第三周周六定为“工业旅游品牌开放日”,并策划推出星沙“智”造研学之旅、工业美学亲子之旅、匠心传承寻味之旅三条精品线路,让人们沉浸式感受工业科技的力量与魅力。
截至目前,长沙县共有27家工业旅游资源点,14家已具备接待能力对外开放,其中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省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5家,形成以三一重工、远大科技、山河智能、明和光电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普及型,以源品生物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体验型,以湘丰茶业、亘晟门窗为代表的生活消费购物型,以乐运魔方为代表的工业遗产更新型,以及湘绣城、江背竹雕馆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传承型等五大产品类型。
除了工业旅游,长沙县还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做强“节会游、商务游、红色游、休闲游、康乐游、会展游”,着力提升“养眼养身养心”的优质消费体验,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长沙县接待游客总人数超15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4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140亿元,其中入境游收入近3000万美元。
“文化+科技”出海
在今年7月8日开幕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版权在中国”主题展览上,长沙县版权作品以卓越实力“吸粉”无数。由长沙县委宣传部(县版权局)精心选送的李艳刺绣艺术馆系列作品,生动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也彰显了版权保护对非遗传承的创新赋能。
来悦文化影视基地。
其中,大型湘绣卷轴《武陵风光》作为传统艺术代表,以精湛层叠针法勾勒祖国壮丽山河,完美诠释了湘绣“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的独特神韵,引得国际观众驻足惊叹。
在湖南金霞湘绣有限公司,通过将先进的AI智能技术融入传统湘绣的生产模式,数字化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让经典图案与丰富色彩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开创了湘绣的国际化新局面。目前,金霞湘绣服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遗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长沙县大力推进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一系列创新的融合途径和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非遗+研学”让传统文化在求知中得以传承,“非遗+节庆”让非遗在欢乐中绽放光彩,“非遗+科技”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机,“非遗+特色小镇”则让非遗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截至目前,长沙县已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3个,非遗传承人41位,他们守护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非遗之光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挖掘和呈现长沙县文旅资源,长沙县先后建成4个具有兼容性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照亮文化服务数字之路。其中,“悦生活·星沙文旅云”平台依托微信小程序运行,以“五悦星沙”为主题,将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资源巧妙整合,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讯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拥有30余万注册用户,约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长沙县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在“悦生活·星沙文旅云”平台上线,搭建起展示民间文化记忆的“线上橱窗”,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县文化馆开启暑假少儿免费艺术培训班线上报名系统,10分钟内10个班级280个名额全部报满……
文化传承,需要科技的赋能;科技应用,需要文化的引领。文化和科技跨界融合的本质,是文化生产力与科技生产力的协同跃迁。长沙县正持续不断催生数字文博等新业态,完善制度保障,激发主体活力,让文化在科技赋能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在跨界融合中彰显时代生命力。
“文化+影视”出彩
近日,在2025第二届“金童奖”澳门国际儿童电影节暨首届中国(澳门)国际动画电影节上,长沙县传来捷报——由湖南万一文化、湖南宏源文化、湖南芒果影业联合出品的儿童励志电影《踢出个未来》荣获“优秀影片奖”。这部作品以梦想为笔、以拼搏为墨,成为电影节上一抹鲜明亮丽的“湘味”风景。
近年来,长沙县把视频文创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产业链条从影视场景搭建到内容制作,从剪辑后期到人才培养,已全面铺展,正加速构筑文创发展的坚实格局。
熊猫片场内正在拍摄短剧。
长龙街道的熊猫片场,昔日的工业厂房摇身一变为“百变空间”。医院、别墅、办公楼等实景随需而变,满足剧组多样需求。去年,这里迎来300余个剧组拍摄,几乎每天都有故事开机,成为短剧产业应用场景集聚地。
湘龙街道的来悦文化影视基地,正以“街道即片场”的创新模式,将商业空间改造为沉浸式影视主题新场景。签约企业纷至沓来,形成“演绎直播+短剧基地+新媒体教培”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加速崛起为环马栏山产业带的重要高地。
与此同时,湘龙文创园内的湖南天合智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把产业与教育深度结合,携手20余所本科院校,推动影视教育与实践紧密衔接,培育“未来核心竞争力”。“内容制作+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正助力其打造影视人才的摇篮。
长沙县不仅是“机械制造强县”,更在积极打造文化“软产业”。目前,大鱼文化、猫熊传媒、天合智造、竖店文化等30余家企业已落地,涵盖小说创作、剧本孵化、音乐制作、影视综艺拍摄、后期剪辑、场景搭建、电商直播等领域。企业大多集中在湘龙、长龙、泉塘街道,与湖南广电、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紧密合作。
文化引领,产业聚合,动能澎湃!
当文化的脉动与城市发展的步伐同频共振,一座城市的灵魂便愈发清晰、愈发鲜活。
长沙县的“文化+”之路,正如奔腾不息的湘江,汇聚千年文脉与当代新声,向着更加开阔的未来奔涌!
(本文图片均由长沙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