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7 23:02:19
文丨骆志平
民国时期文化多元,思潮迭起,保守与开放交织,传统与自由混搭,公子、名媛辈出。服饰上五花八门,乡下的布扣衫,城里的旗袍、洋服,读书人的长衫儒袖,让人眼花缭乱。
有人问,谁是民国最大的公子?我调侃道,溥仪呐。穿过皇袍、西装,后来又穿上了中山装,人生如戏,他演过许多角色。不过,在东京战犯审判中,其骨头硬实,撇清了与日本人的瓜葛,让自己做回了明白人。
至于名媛嘛,太多,满清的格格,军阀的姨太,新知识女性,出入交际场合的明星。这些人脚踏高跟鞋,走起路来,一叩一叩,婀娜带风,走到哪,哪里就变得热闹起来。
孕育旗袍的时代,包容开放,女性觉醒了,女性文化随之迸发。林徽因、张爱玲、陆小曼、赵一荻等,个个才貌双绝。
钟雪萍展示刚做好的盘扣造型吊坠。
对于旗袍中“旗”字,多数人认为带有一点满清八旗的影子。不过,随怎么揣度,旗袍只能算作袍服的一种,不过肩收窄、腰收紧,女子专属,可称作美人袍。其特点是右衽大襟,立领盘扣,侧摆开叉,下摆肥大,处处勾勒出女子的婀娜。
舞厅里,那些时尚的女子穿着美人袍,烫着蓬松的头发,举着杯小红酒,夹着根烟,眼神迷离地轻吐烟圈,自由中散发着狂野,连最爱漂亮的洋女子都自愧不如。
难怪民国的公子心猿意马,彻夜不归,原来撒野去了。当柳枝挑着喜雨,古檐轻拂琴声,挤进东方门庭的那一刻,女子的矜持,像散开的桃红,洒落于青花盘扣上。
清代,妇女都还裹足,穿着三寸金莲,拄着根棍子都走不稳路,穿不了高跟鞋,更别想穿着旗袍去撒野。一个人性禁锢的时代,终究老气横秋,虽说园林楼阁精致,老街古巷清幽,但叽叽呀呀的关门声,带不来春风上树的喜悦。
古人善扎绳、盘花、绾结,拿着一个小毛线,能玩出不少小花式。年长一点的女子,应该玩过扦绳结花的游戏。双手叉着彩线,穿扦漂亮纹饰,或双人对扦,退让回旋,变化各种图案。有人将这些玩法用于编制美人袍美人扣,汇聚出百种纹饰,梳理成册,传承下来,便有了这门漂亮的手艺。
宁乡女子钟雪萍早年学过裁缝,其师父王顺军,绰号“发师傅”。不仅旗袍做得好,氅衣、马褂、坎肩、短袄、长衫样样都行,在长沙、湘潭、益阳一带颇有名气,不少达官贵人慕名而来,有的还车马相迎,接其去做“上门工夫”。
雪萍女士干这行已有36年,师父王顺军能干的活儿全都学到了手。另外还擅作美人扣,即旗袍盘扣。现为这门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她看来,只有美人扣才能扣得住深闺人语,盘得出女人心思,绾得出最美的花朵。
她说,美人扣花式很多,有一字扣、寿字扣、蝴蝶扣、盘香扣、填芯扣、寿桃扣、琵琶扣、菊花扣、莲叶扣、扇形扣、双喜扣等。多隐吉祥之意,如一字扣为“一帆风顺”,寿字扣为吉寿延年等。
材质上,以布条作母料,金银铜、珊瑚、陶瓷、宝石、琉璃、玉石、水晶、珍珠任取一样,都可混嵌到里面,真正厉害的师傅,做出的旗袍盘扣,手艺精微,色泽搭配极为考究。
其设计的铂丝雪丽旗袍盘扣,取敦煌壁画土红、石青为骨,鎏金佛莲、藻井,花瓣回旋,将莫高窟顶的星辰与隋唐的富贵收于方寸之间,经典复古,美不胜收。
现代生活节奏快,服饰崇尚简约,时尚一点的已隐去纽扣。几块精致的布料搭着肩头上,收放自如,胖瘦皆宜,巧妙地释放出内心的期盼,让女性的奔放、矜持,不急不慢,呼之欲出。
然而,这些飘动的风景,性感轻奢,心猿不拘,置于现代风檐下,格外应景。不过,裏布的手法并不简单,大师干的活儿,耗银两,一般女子穿不起,即使有钱,气场弱了也不行,还得锁骨有形,露出一点小窝窝,脖颈伸得长,划得出天鹅展翘的弧线。
不少女子读过红楼梦,沾了一身琴棋书画,懂得何谓“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穿戴起来,云鬓扦金钗,旗袍梳流线。月亮看到了,心存羡慕,挂落古檐角。星星眨着眼睛,纷纷挤过来,闻古筝轻悠,看粉腮羞月。
玩够了新潮,回到古典中,还是旗袍有意象。有些年纪大一点的女子,手中活儿不多,日子松弛,一天到晚对着镜子扭身子,看完左前侧,又看右后侧,觉得满意了,才抹起口红,提起手袋,走到外面晃一晃。呵,女人幸福,总以为照照镜子,拴得住时光。
旗袍衬身材,腰背拉直了,打理得好,颇显高贵。那天,在老街上碰到了一个旗袍老人,至少已有70岁,个子高挑,银发微卷,手里握着一个蝴蝶包,叩着一双高跟鞋,款款而行,街上的游人见了,都一声哇噻,退到了两边,以为是模特在走步,等到老人走远了,还在发出啧啧赞叹声。
女人的美不分年龄,有书香之美,婀娜之美,丰腴之美,恬静之美,矜持之美,风韵之美。不管哪种美,都能和旗袍对上话。
做美人扣,只是钟雪萍手中的一件小活儿。她主理旗袍,在宁乡名气不小,对传统工艺镶、嵌、绲、宕、盘娴熟于怀。主理的旗袍卖得好,每年出手上千件,丝绸面料的一件好几千,比做其他服装生意,赚钱来得快。
那天,她穿着一身紫绛色旗袍,一字扣的胸襟上,撇着一枚漂亮的蝴蝶胸针,内敛春风,外显沉稳,恰到好处地流露出内心的期许。她一边展示着美人扣手艺,一边讲述着对旗袍的认知。她说,旗袍的文化价值,不在于身上的那点婀娜美,而在于古典的国风,来得悠远,风姿绰约,永不过时。
话说得好,旗袍做得好,雪萍女士活得精彩。只是旗袍馆小了点,有点摆不开手脚。要是能搬到长沙去,在潮宗街亮个相,该有多好,那里美女多,随便走进去,旗袍一穿,坎肩一搭,民国的风情就来了,要是还碰上一位公子哥,这边手肘一伸,那边纤手一搭,行走在街巷,不知又会惊落多少天上的星星。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