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魄强与心灵美: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体美融合育人实践

陈雅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7 20:57:12

文/陈雅琴(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讲师)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和学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程和关键载体。体育美育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体魄强与心灵美的时代新人。

当前湖南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重职业技能、轻整体素质”的倾向,部分学校面临体美教育资源分散、育人理念滞后、融合机制缺失等问题,不利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培养。因此,如何通过体美融合育人实现“强体魄”与“塑心灵”的协同效应,成为高职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课题。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成立体美融合育人实践课题组,以课程、活动赛事和评价“三融合”为核心框架,以“强体魄、塑心灵”为目标,创新推进体育与美育深度融合育人实践,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推动课程破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与创编》课程搭建体美融合教育的新场景

体美融合课程不是“体育课画画”“舞蹈课跑步”,而是通过情境重构,让两种教育自然共生。课题组成员历时两年设计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与创编》课程,课程通过动作解码与美学重构,将武术与舞蹈分科课程中的课程内容进行巧妙链接,构建“武”“舞”互嵌共融的育人模式。一方面转变过往学校体育与美育课程“体美分家”“各自为政”的局面,创建“体美共生”协调育人的课程范式。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和美学表达,通过课程实现强健学生体魄,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课程自2022年开设至今广受师生好评,累计选课人数达到1000人,在校园中掀起了一股以“舞”比“武”,各美其美的文化热潮。

活动赛事助力:为每个学生建立“体强心美的DNA”

在课程教学之余,课题组成员指导学生创编了“舞”“武”融合作品《导引》,作品以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为创作背景,将完整的导引图样与中国传统武术相结合,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出导引术中“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以及武术中“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的意境,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宣扬全民健身、终生锻炼的理念。该作品由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武术专业20名学生完成,获得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类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

多元评价赋能:让学生的成长“看得见”

课题组同步构建了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体美融合素养档案”,并借助“到梦空间”手段,形成了涵盖“体质指数、审美能力、协作精神”等维度的动态评价体系,学生可通过“第二课堂”等方式兑换学分,真正实现“人人有特长、处处可育人”。

未来,课题组计划将导引术课程模式延伸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继续丰富体育职业教育的文化质感,构建体美融合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育人生态。


教育部职成司2024年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项目“三教统筹协同服务全民健身终身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湖南省教育厅2023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高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育与健康)的范式及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TSZ2427)成果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