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浏阳“鱿鱼哥”:边摆摊还债边捐资助学》后续:“鱿鱼哥”助双胞胎圆梦大学:只要干得动,助学就不会停

田甜   三湘都市报   2025-09-17 17:41:29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熊思思

2021年,本报报道了浏阳林新德摆摊卖鱿鱼助学的故事(详见三湘都市报2021年2月19日A8版),4年多过去,当年被网友们亲切称呼为“鱿鱼哥”的他已经年过六旬,对于困难家庭孩子的资助却从未停止过。

今年9月初,林新德驱车60多公里,从浏阳市区来到大围山镇北麓园村,给今年考上大学的双胞胎兄弟送去新学年的助学金。

“看到孩子们能继续读书,比什么都值得。”9月17日,再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林新德表示。

度过人生低谷决定捐资助学

林新德的助学故事始于一场变故,当时他与朋友合伙经营一家饲料厂,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经验不足,厂子亏损严重,最终倒闭。这次创业失败让他背上了60多万元的债务。“那段时间真的很难,家里两个孩子要读书,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林新德回忆道。

在最困难的时候,林新德也曾向亲朋好友求助,但因旧债未清而屡遭婉拒。这段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困境中倍感无奈的滋味,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如果我以后有能力,一定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还清债务后,林新德开始摆摊卖铁板鱿鱼,每串3元。生意稳定后,他立即开始了助学行动。“帮助别人就像拖拉机爬坡。”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初衷,“在关键时候搭把手,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林新德的助学承诺从来不只是说说而已,不管是2021年初次采访时,时隔4年多的再度回访,他都坚持奔波在助学一线。

一个普通人16年的坚持与温暖

今年接受他资助的,是双胞胎兄弟黎贤友和黎贤德。“哥哥考上湘潭大学,弟弟被南华大学录取。”说起兄弟俩,林新德的语气满是欣慰。

2025年初,通过浏阳市德仁爱心协会,林新德了解到兄弟俩家庭面临的困境。年迈的爷爷奶奶常年服药,母亲在筷子厂打零工,父亲靠帮工维持生计,经济拮据。

“虽然家庭条件困难,两个孩子特别争气。”林新德告诉记者,德仁爱心协会从兄弟俩小学时就开始关注这个家庭,当即决定资助两个孩子大学阶段的费用。9月初,林新德送去了4000元助学金,承诺今后每年资助9000元,直到兄弟俩完成学业。

当被问及所图,林新德坦言“如果图回报,就不可能坚持16年。只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最好的回报。”令他欣慰的是,今年不仅有双胞胎考上大学的好消息,他资助了4年的李婷也顺利考上研究生,第一时间发来喜讯。“收到消息时,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说话间,林新德笑得很满足。

如今,已经61岁的林新德依然每天守着他的鱿鱼摊。清晨准备食材,夜晚收摊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目前,他同时资助着3名大学生,除了双胞胎,还有一位在中国政法大学读大四。助学16年来,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共资助14名孩子完成学业。问起今后的打算,他有些遗憾地表示,“还是能力有限,但只要能干得动,就会一直做下去。”

铁板上的鱿鱼烤得滋滋作响,林新德的故事仍在继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日复一日地守着小摊,撑起困难学子的大学梦。这份平凡的坚持,正是温暖所在。

责编:田甜

一审:田甜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