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7 11:05:4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佰龙 通讯员 雷雨
7月14日上午9点,邵阳县采煤沉陷区塘渡口镇双合社区凉树山集中避险安置项目,在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室里准时开标。大屏幕上,来自不同地市的82家投标单位正通过远程系统同步解密投标文件,整个过程连十分钟都不到,这一切,都是“机器管招投标”系统带来的改变。
监管之变:从“人盯人”到“系统管”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一个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往往要接待好几波上级来视察。现在系统会自动记录所有操作痕迹,上级部门在远处就能调看数据,节省了太多时间和精力。系统全程公开透明,显著降低了我们的压力”该项目监管部门的负责人说道。
“机器管招投标”系统最突出的好处,就是让招投标过程变得更公平、公正、公开。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所有操作记录都全程留痕;通过智能算法,不符合条件的投标人会被自动筛掉;全流程都在网上完成,最大程度减少了人为插手的可能,这样的技术监管,比人工盯着要严密、高效得多。
代理之便:从“跑断腿”到“点鼠标”
该项目的招标代理项目经理和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感慨:“以前做一份中标通知书,得反复核对数据、手动填写内容,再一层一层送上去审核盖章,整个过程快则两三天。慢则一两周,现在系统能自动生成核心文件,一键就能提交审批,半小时内就能搞定。”
招标代理机构是招投标过程中的重要纽带,最能感受到系统升级带来的便利。核心字段自动生成,减少了人为出错的概率;开标时的智能指引,降低了对工作人员专业经验的依赖;评标的可视化流程,让项目进度一目了然,便于工作规划与衔接。
企业之益:从“跑多次”到“零跑腿”
投标企业是系统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以前参与异地投标,要花不少差旅费、住宿费,还要投入人工成本。一些小企业因为承担不起这些成本,只能放弃异地项目的机会。
“我们参加了10多个地市的投标项目,如果在以前,光差旅成本至少要10来万元,现在全程在线上操作,这部分费用几乎省没了。”一家中型建筑企业的投标负责人算了笔经济账,“同时,系统确保了所有投标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现在我们有更多参与异地项目竞争的可能了,因为知道大家都是在同等条件下比拼。”
当然,“机器管招投标”系统虽然成效明显,但还是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交易主体适应系统熟悉操作还需要一定时间,交易流程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系统扩展应用尚未完善等等。
创新之力: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
“机器管招投标”不只是技术上的升级,更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一场制度创新。它重新界定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重塑了公共资源分配的流程和规则。通过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的有机结合,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的双重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正变得更高效、更透明、更公平。这不仅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尝试,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未来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会更加智能高效。但不管技术怎么进步,它的核心目标始终不变:让公共资源分配更公平公正,让社会资源配置更高效合理,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和发展。
责编:昌小英
一审:昌小英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