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7 11:10:3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7日讯(通讯员 肖胜兰)近日,娄底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为87岁超高龄的李爷爷(化名)实施脉冲电场消融术。术后第一天,李爷爷即可下床活动,第三天顺利出院。这场针对“超高龄+多基础病”房颤患者的高难度手术,不仅展现了专家团队的精湛医术,更为超高龄心血管病患者带来了脉冲消融这一前沿技术的“心”希望。
高龄困局:房颤缠五年,传统方案遇“两难”
李爷爷被房颤困扰近5年,近10天,他的病情明显加重,严重时甚至因乏力跌倒,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更棘手的是李爷爷的“超高龄体质”,面对这样的患者,治疗陷入“两难”:传统热消融术依靠热能破坏病灶,但能量难以精准控制,易损伤脆弱的心肌,而保守治疗只能延缓病情,且随时可能因房颤引发血栓、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手术攻坚:“刀尖上跳舞”,脉冲消融显精准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陈洁在充分评估后,决定采用脉冲电场消融术。该技术通过“非热能的脉冲电场”精准作用病灶,能大幅降低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正好契合李爷爷“高龄+心脏组织脆弱+多基础病”的特殊情况。
手术当天,挑战接踵而至:李爷爷心脏退行性改变导致房颤病灶位置隐蔽,与周围血管、神经紧密缠绕,加之身体整体耐受度极低,使得手术每一步操作都犹如“刀尖上跳舞”,不容丝毫偏差。
手术过程中,陈洁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心脏影像,手中的消融导管在错综复杂的结构中灵巧穿行。脉冲消融技术所具备的“选择性损伤”特性,成为本次手术的关键——它就像一位“智能识别器”,精准作用于病变心肌细胞,而对周围的血管、神经及食管等组织实现“零伤害”。当监测屏上显示“房颤病灶消融成功,心脏电活动正常”,手术室里的医护人员终于松了口气,这场历时3个多小时的高难度手术,成功了!
术后,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梁婷带领护理团队开启“24 小时守护模式”:每1小时监测一次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细致查看穿刺伤口有无渗血、肿胀;根据李爷爷的消化情况,定制低脂、易消化的流食方案,避免加重胃部负担;还会定时协助老人翻身、活动下肢,预防血栓形成。陈洁每日查房,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密切追踪恢复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用专业为康复“护航”。
医师节谢礼:锦旗鲜花传谢意,医患真情暖人心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当天,尚在康复中的李爷爷特意委托家属,将一面印着“脉冲消融显神技,仁心仁术解忧疾”的锦旗和一束鲜花送到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太感谢陈主任团队了!之前以为这么大年纪只能‘熬着’,没想到手术这么成功,现在老爷子能自己慢慢走路,晚上也能睡安稳觉了!”家属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诉说着李爷爷的变化。
陈洁笑着回应:“脉冲消融是适合高龄患者的好技术,但更离不开你们的信任。老人家恢复得这么顺利,就是给我们医师节最好的礼物。”“看到老爷子能活动顺畅,我们比谁都开心。”梁婷补充道。
娄底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二病区(心衰 高血压)始终以“守护患者心脏健康”为核心,在心脏起搏器置入(单腔、双腔、单腔ICD 植入术、双腔ICD植入术、CRT-D植入术)、射频消融(室上速射频、室早射频消融、室速射频消融、房速射频消融、房颤射频、房颤脉冲消融、房颤冷冻消融、房扑射频消融)、心脏支架置入等介入技术上形成鲜明优势,可精准解决心律失常、血管狭窄等问题。同时,科室规范开展心力衰竭、高血压的诊疗工作,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方案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依托专业的医护团队与先进设备,全力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