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天门小学:让土家族非遗在校园 “活起来”

  科教新报   2025-09-17 10:58:04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谢扬烁

“叔叔阿姨远方来,哎嗬嗬嗬耶,欢迎你们来到土家寨……” 9月15日下午,张家界市天门小学中高年级孩子唱着《土家儿童迎客歌》,欢乐又喜庆。该校低、中、高年级组建了3个土家族民歌合唱团队,每个学期,每个孩子都要学会2首以上当地民歌。

在天门小学,像这样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非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课程不胜枚举。

“这些是我们小时候喜欢的文化项目和体育活动,开设土家族文化的相关课程,可以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这些文化。

“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的文化记忆。” 该校党总支书记李娟介绍,学校以土家族、苗族文化为核心,在校本课程、课间和课外活动中融入非遗元素。如今,砂石画、土家刺绣、簸箕画等近30个文体项目在课后服务时间同步开展,其中超半数与土家族文化相关。

操场上,土家族体育教师石成正在教孩子“高脚马”,学生覃朗与同学4人一组,在石成的指导下,从单脚开始练习,玩得不亦乐乎。

一根1.5米长的竹竿或者木棍制成的“高脚马,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雨季代步和涉水过浅河的工具,后发展为一项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

“小时候,爷爷奶奶经常会给我讲土家族故事,哄我入睡。但真正了解到土家族文化,还是在学校。”覃朗说。在尝试过土家铜铃舞、摆手舞后,覃朗选择了更具激情、豪迈的“高脚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覃朗的“高脚马”踩得越来越快,动作也越来越自信。

李娟介绍,学校组建了土家族山歌合唱团、土家族武术团队、土家族舞蹈团队,以及传承土家刺绣、土家砂石画的美术社团,每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学生超过800名。“我们要让孩子在体验中触摸文化根脉。”

一年一度的土家族民族文化节是天门小学普及土家族非遗的一大亮点。在这天,全校同学会按年级进行音乐、美术和体育三个类别的表演比赛,比赛场地遍布校园各个角落。

“操场草坪是土家舞的赛场,跑道是滚铁环的赛道,小礼堂是独奏区,教学楼前的空地是跳房子专属区。”谈及学校的规划,李娟十分兴奋,在她看来,将学校作为土家族非遗传承的主阵地,建立“非遗进校园”长效机制,构建多维课堂,不断推进土家族非遗项目的普及化和常态化,天门小学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非遗传承”之路。

“我想带着土家族的孩子走出大山,到更大的舞台去展示土家族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听到、看到、触摸到土家族非遗项目。”李娟笑着说。

责编:谢扬烁

一审:谢扬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