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9-17 10:26:00
亲子“火药桶”怎么拆?孩子情绪暴躁易怒,一点就着,这不是孩子变坏了,而是情绪温度计爆表了。
为什么?一是“安全区”失控:孩子像被踩尾巴的猫——最亲的人反而成了情绪靶子。二是能力跟不上需求:孩子想独立又搞不定,说“不要管我”,下一秒又喊“帮我弄”。
如果家长硬碰硬:“再摔东西试试看!”可能会导致战火升级;如果此时讲道理:“你都12岁了应该……”孩子耳朵八成是自动关闭。
拆弹有三招:第一招,“有限选择权”,家长可以平静地说“你是想先冷静10分钟再聊,还是现在用三句话说清需求?”给孩子掌控感,但划清边界;第二招,让情绪具象化,家长切记——此时情绪不要被孩子带偏,孩子发火后你可以问:“你现在的愤怒值有几分?像火山喷发还是小火苗?”用冷静魔法打断暴怒节奏;第三招,是约定“情绪暗号”,和孩子约定特殊手势,一旦比出就暂停争吵,如胸前交叉,或者一起学大猩猩捶胸,气氛会瞬间破功。
记住,孩子并非针对你发火,而是借助你的爱来释放压力,或在家庭中争取权力,在“满足父母期待”与“做真实的自己”之间挣扎。家长不妨自问:我对孩子的不满,是否源于内心深处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担忧?家长在扮演“情绪垃圾桶”的同时,也别忘了给自己及时“换垃圾袋”哦。
策划:黄维
出镜专家: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长沙市向芳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顾问 李艳
摄像:龙力 赵浩雄
场务:黎桂池
后期:李雨菲
相关阅读:
少年心事⑦丨翻白眼≠挑衅,揭秘孩子“静音反抗”背后的心理密码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