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开讲 ▏解锁乡村治理“流量密码”,提升乡村振兴“共治效能”

    2025-09-16 15:31:59

宣讲人娄底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副主任 颜雪羽

文字实录】

近年来,娄底市立足自身实际,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乡村治理抓手和载体,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之路。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娄底市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七旬老人苏术初成为资产‘百万富翁’,靠的不是存款,而是积分”。这听上去似乎有些难以置信,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苏术初家庭一年总积分8965分,年底可获得7963元的现金分红,而按照油溪桥村集体资产超亿元保守估算,他的积分折算对应资产至少也有上百万元。是什么让昔日的软弱涣散村、省级特困村,成为响当当的和美致富村,我想借鉴互联网领域的理念和各位一起探索油溪桥村的“密码”。

引流: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干部群众一起干”

党建引领,“头雁”领飞。2007年,在外经营企业的彭育晚回到了家乡当村支书,决心要改造村里“烂懒散穷赌”的落后面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村党支部强化责任担当,要求党员干部发挥“头雁效应”,做到“三先”:拆除乱搭乱建先从党员干部亲友开始,义务筹工先由党员干部带头,落实处罚先从党员干部身上实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打牢了党风带民风的基础。我在村里调研时,村民彭德友跟我说,从前他觉得村里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也不感兴趣,是看到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后,他也就跟着做,结果越做越起劲,如今他已成为油溪桥村乡村治理发展的“金牌”讲师,还被选举为村干部。截至目前,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干部累计公益筹工近1万个,带动村民投工投劳达12万个,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了乡村发展,更提升了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积分激励,全民“刷副本”。油溪桥村探索实行“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积分共分为10个板块152条具体事项,涉及村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村民通过参与清扫道路、调解纠纷、发展产业等方式赚取积分,并在年底按积分兑换生活物资、进行分红等,让村民把“村里事”当成“自家事”来办,“抢着干”的村民越来越多,“站着看”的村民越来越少,农村也就越来越好。如今,全村436户家家有积分,连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在微信群“抢单”做公益。

出圈: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

2021年以来,其持续“出圈”的密码在于:

“三上三下”,让农民唱主角。油溪桥村积分制自推行以来,先后修订8次,每次都坚持“三上三下”商议程序:即党员干部挨家挨户收集“金点子”,从户到组、从组到村、到村民大会,三个来回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再由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后实施,让村民从旁观者变身决策者,以“小积分”汇聚“大智慧”。

“三次迭代”,为乡村赋新能。这些年,积分制不断完善,实现了从“手工记账”到“数字治理”的三次迭代。2021年,油溪桥村依托腾讯“耕耘者”计划,创新打造云端村级事务治理OA工具“村级服务平台”,村民通过扫码即可查询积分、参与议事,村庄治理成效也可实时查看,推动乡村治理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民主协商从线下到线上转变。目前,该平台已服务全国近9万个村庄。

富民:从“酒香也怕巷子深”到“真金白银富口袋”

油溪桥村通过积分制管理有效整合村域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统筹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户变股东、村民变员工,进一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例如,将“护生态”与“赚积分”绑定,推动森林覆盖率升至92.8%,荒山开发率达100%,以“绿水青山”吸引外商投资,通过开发油溪河峡谷漂流、村文化长廊、清代石拱桥等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创建了全省首个整村国家3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综合收入1225万元,实现了生态价值的经济转化。2007年到2024年,油溪桥村村集体收入由负债4.5万元变为36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800元提高到2.66万元,村集体资产估值上亿元。

油溪桥村的经验证明,让村民成为治理的主角、发展的主体,才能将“流量”变为能留住的“留量”,把人留住、把资源留住、把景留住,才能将“密码”转化为“效能”,让群众共享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红利。

解锁乡村治理的“流量密码”,“引流”是固本之基,“出圈”是破局之矛,“富民”是发展之果。三者环环相扣,构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完整闭环。而娄底的探索实践证明,以共建凝聚合力、以共治激发活力、以共享释放红利,就能让乡村全面振兴从“愿景”走向“实景”!

责编:陈小薇

一审:陈小薇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