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6 12:48:40
当湖南安化的富硒土壤浸润晨露,理想华莱便在这片孕育黑茶的土地上扎根。它怀揣“做最好黑茶”的初心,将“质量”刻进发展基因,从茶园的精准种植到车间的精细加工,从技术创新的突破到全流程的严格管控,始终以品质为笔,书写着黑茶产业的全新篇章。
一片茶园,夯实品质根基的“第一车间”。
理想华莱始终将“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深植发展内核。“为从根源控品,我们把茶园设为“第一车间”,精准扎根优质茶源地,整合湖南、云南两大黑茶核心产区优势,布局生产基地,还构建“企业+市场+标准化生产”全产业链,从源头筑牢茶叶天然品质。”理想华莱副总经理曾卫军介绍。
在筑牢源头品质根基后,为进一步守护这份天然属性,理想华莱率先用茶叶“物联网”技术,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精准化绿色种植,让每片茶叶在科学管控下生长。同时,它创新提出“用制药的经验制茶”,打造国内首个药品级10万级净化GMP车间,实现茶叶生产全程绿色生态;还引入西南最大两条CTC生产线,搭配100多条先进生产线,支撑起年加工11万吨的产能。
要让“高品质”贯穿始终,仅靠生态与产能还不够,理想华莱将86道严把关与完善“质量追溯”链条融入生产全流程,让每款产品从种植到出厂全程可溯,既稳稳保障品质稳定,更让“做最好黑茶”的承诺真正落地。
一项创新,激活产业的“新引擎”。
在夯实生产硬实力的同时,理想华莱也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不断深化产、学、研融合,联合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刘仲华院士等多位国内顶尖行业专家与学者,携手湖南农业大学联合创办博士工作站与华莱茶学院,设立“刘仲华院士工作站”,打造“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技术示范基地”,同时以国际一流水准为标准建设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高水平科研载体。
“2021年3月,刘仲华院士工作站落户万隆黑茶产业园,不仅成为安化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平台,同时也是我们迈向国际化发展步伐的重要支撑。”曾卫军感慨道。
依托这些顶尖智力资源与高水平科研载体,理想华莱围绕黑茶产品研发与创新、绿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检验检测和数字化管理等关键领域开展系统性科研工作,成功转化并开发出速溶茶、袋泡茶、黑茶牙膏、洗发水、护肤品等一大批茶叶深加工科技产品;而其创新研发的加工技术与科学系统的研究,更深入探明了中国黑茶的健康密码,为中国黑茶打破地域限制、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份担当,书写振兴的“新篇章”。
在企业发展的赛道上,“独善其身”从来不是理想华莱的选择,将自身成长与社会福祉紧密相连,让发展成果辐射更多群体,才是其始终践行的价值准则。正如曾卫军在谈及企业历程时所说:“理想华莱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更离不开家乡父老的鼎力支持。所以,让更多人共享发展红利、携手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我们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秉持这一初心,理想华莱在安化、思茅等茶区,以“公司+基地+茶农”模式为纽带,为茶农提供茶苗、技术支持,通过保价收购政策,彻底解决茶农“卖茶难、收入不稳定”的顾虑,稳稳助力茶农增收;同时创新“互联网+直销+大健康”模式,开辟行业新赛道,累计创造超50万个就业岗,带动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累计纳税21亿元,仅2024年纳税达2.5亿元,为地方经济与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如今,理想华莱的“共富版图”持续拓展:“总部+分公司+专卖店”体系覆盖全国,2500多家门店让黑茶香飘万家、远销海外;其打造的“一首歌曲、一台演出、一款健康茶、一种康养生活方式、一个乡村振兴模式”的“五个一工程”,更是将茶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播、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成为茶企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万里茶香万里程,初心如磐向未来。理想华莱将继续以开放创新的思维、敢闯敢拼的精神,深耕茶产业,助力中国黑茶走向世界,在乡村振兴与中国茶业崛起的征程中,书写更多精彩答卷。(文/薛艳 摄像/左观奇 出镜/宋朝 后期/陈昱旬)
责编:杨柳彬
一审:杨柳彬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