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护航“心”成长——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题询问侧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6 11:35:38

通讯员 刘小幸

日前,邵阳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围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专题询问。此次询问是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的法定监督方式,对该议题实施“立体式”监督,推动形成更系统、更有力的工作机制。

民呼我应:深入调研推动政策 夯实心育基础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广大家长的“心头忧”。2023年至2024年,市人大代表先后提交相关建议6件,群众通过官方平台留言30余条,呼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3月21日,市脑科医院志愿者团队来到双清区火车站中心完小,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进校园”活动。图为留守儿童在设置的“树洞信箱”中写下自己的心愿。)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中学生心理健康列为重点调研课题,组建多个调研组深入学校、社区和医院一线,面向学生、家长、教师和医生等群体设计6类问卷,开展线上线下同步调研。在25万人次参与及海量数据支撑下,一份内容扎实的调研报告最终形成。报告不仅揭示出“重智育轻心育”“专业资源不足”等现实痛点,更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十条措施》(简称“十条”),并将其纳入2025年政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

此次专题询问既是对前期政策落实情况的“回头看”,也是为学生心理健康“再护航”的切实举措。

“调研发现,‘十条’中所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班、监测中心建设、服务热线运行和专项经费安排等跨部门工作和机制仍有待加强。市政府在这方面有何具体打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唐渊率先提问。

市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正面回应,表示将从加快监测中心建设、优化热线运营和强化经费保障3方面着力,制定闭环整改方案,确保2个月内初见成效、明年春季学期前全面整改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靶向整改:严控课程挤占 守护心育课堂

“部分学校仍存在‘重智育轻心育’现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不足,思政、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常被替换或占用。市教育局作为主管部门,将如何纠正并防范此类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唐前启的提问,道出众多家长的忧虑。

“当前确实存在心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年级课程缺失及被挤占等问题。”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毫不回避,当场承诺将立即印发专项通知,明确要求各中小学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严禁初三、高三年级以任何理由取消或挤占,同时严肃查处音、体、美等课程被占用行为,确保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执行。

(3月21日,市脑科医院志愿者团队来到双清区火车站中心完小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进校园”活动。图为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参与音乐疗愈活动。)

此外,市教育局还将推动构建学段衔接的心育课程体系:低年级侧重情感认知与适应性训练,毕业年级加强压力调适、生涯规划和应试心理辅导;持续实施“心育教师配备攻坚”计划,通过公开招聘、转岗培训等方式补齐专职教师缺口;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如在体育中强化团队协作与抗挫折训练,在艺术中注重情绪表达与审美疗愈,在劳动中培养成就感和价值感,构建多学科协同的“育心”网络。

资源补位: 打通医疗堵点 实现心理诊疗“常态接诊”

“邵阳二甲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虽已设立心理门诊,但多数仍面临专科医生短缺、设备不足、场地有限等问题,部分门诊未能实现每日开诊,接诊能力较弱。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卫平直指当前医疗资源瓶颈。

“全市精神心理医师总量不足的确客观存在。目前我们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安排专科医院医师至综合医院轮值坐诊。”市卫健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出台政策,鼓励神经内科、儿科等科室医生通过转岗培训加注“精神卫生专业”,扩大执业范围。下一步,市卫健委将组织相关医生参加转岗培训,扩大人才供给;同时通过人才引进一批专职医师,多措并举扩充队伍,力争一至两年内实现综合医院心理门诊每日开诊。

(市一中心理发展中心。

近三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中,提问直指要害,回应诚恳务实,“辣味”中饱含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关切。这场专题询问既是对前期工作的“阶段性复盘”,更是通过监督“加压”推动责任“加码”。随着各项整改措施陆续落地,全市学生心理健康保障网正越织越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坚实防线。

责编:昌小英

一审:陆益平

二审:张文杰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